2013年11月15日 星期五

咖喱牛腩啟示 「老師,我們專業嗎?」

每個人都有多重身份:在家,迷你倉我是一個陪伴孩子成長的父親;在校,我是一位與同工並肩前行的校長。不同的身份,卻因一件家事,加深我對家人的了解,也令我悟出教學的新意義。剛過去的星期天,我特意下廚為家人準備一頓美味的午餐——咖喱牛腩。素來對味道有要求的我,深知從坊間買到的即食咖喱磚並不能滿足味蕾的需求,為讓家人吃得開懷,我必須親自烹調出具特色的咖喱。不同地方的咖喱各有特色,而我深信香辣是太太所鍾愛的,所以最終決定是日午餐精選為印度咖喱。咖喱粉和各式香料都準備就緒,就得選取上乘的食材——沒有油膩脂肪的牛筋腩,深信會是兒子所喜愛的。縱然準備所需材料已花了個多小時,但我仍然滿心歡喜,因為只要想到家人吃咖喱時津津有味的樣子和讚賞的說話,我便樂此不疲。終於大功告成,自己先嘗一口,心想:好吃!得90分。到了午飯時間,我端出色、香、味俱全的咖喱牛腩,暗暗自喜地等待家人的稱讚。誰知……「老公,完全沒有辛辣的刺激」,我的心情一沉。接�聽到「爸爸,給我開文件倉,太辣了」。同樣的咖喱,卻得出相反的結果,我的心情再沉。兒子說︰「爸爸,這是什麼肉?」我問是不是很好吃呢?這是牛筋腩。他答︰「哦,不過我覺得筋部太韌欠軟滑,要很費力咀嚼」。事情就這樣結束了,完全出乎我的所料。然而從父親的角度出發,我發現自己並不太了解家人的口味,原來太太好辣而兒子愛軟滑的肉質;但從校長的角度出發,我卻得到一點啟示:廚師好比老師,烹調技巧就是教學方法,食客就如學生。選取食材、烹調技巧、構思菜式,都由廚師憑專業、憑經驗共同創作。大廚們不是要製造一些自以為好吃的食物,而是要配合食客的口味炮製出美味的營養食物;至於份量,過猶不及。我們最終的目標是要令每位食客吃得飽、吃得均衡和有營養,然後感覺滿足地離開餐廳。當中值得我們深思的是:不少廚師會因為身經百戰,技巧了得而固步自封,提供一貫味道的菜式予食客;但作為出色的大廚,我們是否應該以自己敏銳的味覺、專業的烹調技巧,再配以先進合適的工具,不斷創造出更美味更有營養的食物呢?�偉強存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