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4日 星期日

旅客的意外收穫

好像從二まま七年開始,儲存塔石廣場幾乎是"澳門城市藝穗節"的主場地,今年捨棄任何核心場地、區域,"節慶"氣氛似乎打折,不過城中節日已那麼多,甚麼樣的節甚麼樣的氣氛才是夠Fringe的?那時剛剛開始被使用的廣場,仍然充滿爭議性,近民居活動聲浪太吵耳,但沒有活動的話又會有浪費公帑的嫌疑,日曬雨淋後種幾棵樹,幾年過去,廣場慢慢終於成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晚間有很多外籍傭工、小孩和小狗。今天已沒法想像沒有這個廣場的日子,而這也是我每天回家可以看到東望洋燈塔的地方,沒有遮擋,為繁忙的一天補一下舒緩的呼吸。最怕是來到這裡,又是政府、社團的大型活動舞台、帳篷,又或活動過後的滿場垃圾,納悶。回到節目去,《都市變奏》宣傳的賣點是人在大氣球中舞動,卻原來"氣"才是它的重點,一個在外面咬著氧氣管走路的男人,一個在充滿氣的透明密封膠囊中舞動的女人,是互相通氣還是爭氣?之間有一定玩味。現場演奏和歌唱也很動聽,可是這只夠讓人期待五分鐘的概念,吸睛過後便沒有再加以發展,對迷你倉個剛好路過的人來說,或者算是恆常重複步履中的一剎驚艷,而特別留在廣場看演出的觀�如我,卻只感時間拖得很長。反而是旁邊圍觀的小孩,單純地跟隨著音樂、畫面的一舉一動為演出加了生氣。另一個感覺相類的藝穗節目在�仔官也街看到,法國來的"藝術候鳥聯盟"裝扮成兩棵樹,從嘉模墟穿越官也街,沒有任何情節,只是旅客的一個意外收穫。樹人經過,手信店、食店的職員都起哄起來,所有旅客都暫停購物的慾望,將佔有慾投射到這兩個樹人身上,手機高舉,用手摸以至肉緊地抱抱。一個大頭的杖頭偶在人群中穿過,又引起另一次騷動。我當然也是拿起手機拍幾張照。照片中我發現樹人當然搶鏡,然而背景也是同樣奪目的招牌,招牌的密度幾乎已鋪滿了照片的背景;或者別人看照片時,已認不出那是官也街,鏡頭中找不到街道的�貌。然後我聽到人群中傳來了一問一答:"媽,為甚麼會這樣?""是旅遊局給錢他們做的。"藝術節慶的觀光化,早就從藝穗冠上"城市"二字開始,在光影大三巴中發揚光大。(速寫藝穗 · 三)踱 迢self storag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