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

佛山版

鄧光民(右一)曾陪同王家衛、陳勳奇考察鴻勝館。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在記者試圖從鬆散凌亂的坊間傳說中剝析出佛山武林真相時,mini storage武林界人士總是搖頭,但許多人會推薦你"去找鄧光民吧,他最清楚"。鄧光民,58歲,市文廣新局新聞出版科科長,此前任職秘書科、文物科10年,這10年,也是佛山武事最多的時期。1997年籌辦黃飛鴻紀念館時,佛山人對於是否真有"黃飛鴻"其人都打個問號,當年,關於佛山武術的官方資料等於零,在《佛山地方志》上,武術這塊的描述只有不到300字。鄧光民15歲學習武術,1981年大專畢業以後開始研究佛山武術,2000年,在經過兩年多異常艱難的資料搜集後,他終於找到了一張黃飛鴻生前的照片,告訴大家"黃飛鴻真的存在"。他研究武術20多年,這項愛好因工作實踐變得更加深刻,以至於如今離開相關崗位多年,仍舊鑽研不輟,不亦樂乎,他說,因為佛山武林的"口水仗"還在,大家還不知道"我從哪裡來,我到底是誰",而他或許很快就找到真相了。1997年,佛山創優秀旅遊城市,決定騰出一塊地籌建黃飛鴻紀念館、武術博物館(後來擱淺)。鄧光民回憶,當時,李連傑出演的黃飛鴻形象深入人心,南海西樵表示要搜集資料搞旅遊,後來省宣到佛山提醒,應該接住這個棒子推黃飛鴻。在這個背景下,市文化局邀請了一批佛山武術界人士座談,但是,大多只能提供民間故事,卻難以舉證黃飛鴻此人。鄧光民當時在文化局秘書科,撰寫了不少武林文章在報刊發表,因此,他被直接抽調去搜集黃飛鴻資料。"當時的官方資料可以說是零,"鄧回憶說,這個任務可以說是不可能完成的,當時的局領導甚至考慮,實在不行,就貼上李連傑扮演的角色圖片好了,"後來很多夢想的事情都實現了,現在想起來真的很安慰"。當時,鄧帶著10個人在祖廟博物館辦公,向民間廣泛征集線索,凡是有一點蛛絲馬跡都緊抓不放,鄧經常到香港取經,相對地,那邊的資料比較全,後來他幸運地結識了香港文史大王余慕雲(香港金像獎專業精神獎獲得者)。"老先生開始的時候很孤傲,我通過很多方式才打動他,後來他免費為我們當了5年義工,協助搜集武術方面的資料",鄧說,余在香港的人脈奇廣,通過他介紹,鄧得以採訪、搜集、佐證許多資料,"有時候就佐證一個小細節,我跟余老師就跑到香港的大學圖書館去查資料,一查就是一天"。歷時兩年,關於黃飛鴻的生平、史料終於清晰了,但是,團隊一直夢寐以求一張他的真人照卻一直沒有著落。奇跡出現在一個下午,香港方面黃飛鴻的後人突然打電話來,說翻箱倒櫃終於找到了一張,鄧興奮地馬上直奔香港,但是,眼前照片上的人真的是黃飛鴻嗎?通過各方面佐證,終於得以證實。2001年1月14日,黃飛鴻紀念館順利落成。在那段時間,鄧還領隊先後完成了佛山蔡李佛拳調研,推動蔡李佛拳鴻勝館複館,與葉問兒子葉准協力迷你倉建了葉問堂,以及籌建了廣東省粵劇博物館等。鄧光民少年習武,後來下鄉中斷,再接著考取了大學,他只記得學了功力拳、螳螂拳,但是少年的經歷給了他最鮮活的關於習武的記憶。"'文革'時期,不給讀書,沒什麼地種,我就整天偷偷讀武俠小說,跟師傅學拳",他說,當時時局動蕩但政府管制鬆散,解放後一度低迷的武術有了一個小高潮,"習武就像是唱卡拉O K一樣,是一件時髦的事情"。武術情結播在心裡,以至於後來高校畢業後,愛好研究工作的鄧光民,開始對佛山武林進行理論研究,往報社、刊物撰寫研究文章。早在1989年,剛調到文化局秘書科的鄧就曾提交報告,建議佛山借助武術文化推動旅遊業,"當時只迎來一片嘲笑,1997年,政府才正式提出"。是一位往年之交,將他的愛好升級為使命。1990年,鄧光民結識區瑞芝,已經90高齡的區老伯是老報人,下崗失業後,一直研究佛山民俗文化,他撰寫了許多武術刊物,連載故事,印刷以後到街頭派發。"90歲時他還在寫,我當時心裡受了很大的觸動。"鄧說,他們很快成為了好友,經常一起探索武事。1994年老人離世,生前他將自己的所有資料和手稿交付給鄧保存。"我也不知道他為什麼給我。"鄧光民說著,從辦公室書櫃里取出幾十份老人的手稿,方格子裡頭全是老人用圓珠筆撰寫的手稿,多是講武林傳說。"他帶有小說性,我希望自己更進一步,研究的東西經得住考究",鄧說,區瑞芝對自己的研究幫助很大,因為這位朋友、老師,他心裡也更加堅定了要一直研究下去的決定。我是誰?我來自哪裡?南少林到底存不存在?佛山武術在尋根,史料殘缺相悖、商業運作和利益之爭催生了分歧。鄧光民認為,理順歷史才將對佛山武術起大作用,如果沒有人去做,這些真相就永遠不會知道,"我花了20年時間去研究,我認為我做的事情很有意義,但我更期望政府或者民間更多人像我一樣去探索"。存在感19 9 7年籌辦黃飛鴻紀念館時,關於佛山武術的官方資料幾乎為零,是鄧光民,花了2 0年時間四處搜集武術資料,讓佛山武術界的史料逐漸清晰。此中言佛山武林最近常打"口水仗",這也是為什麼我不會放下這門研究課題的原因之一,他們都在問"我是誰"這個問題,我想我可能是最接近真相的人。大事記2003年,葉問堂建成開放,是繼黃飛鴻紀念館後,又一武術紀念館;2006年,佛山�動國家級文保單位祖廟博物館百年大修,用三年時間完成,"佛山祖廟修繕工程勘察設計"與故宮、成吉思汗陵等文物的保護方案一同入選"十佳"方案;2012年底,�動省級文保單位梁園修繕、擴建工程;2013年7月,市級文保單位塔坡廟修繕完畢,重新開放;2013年8月,佛山市�動祖廟博物館古建築群重建項目;2013年9月,國家級文保單位南風古灶�動修繕;2011年~ 2013年,期間完成近4 0處文保單位修繕工作。文件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