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農民該怎樣參與期貨市場

劉 溟就目前的現實情況而言,迷你倉 讓農民直接去參與期貨交易過於理想化了, 如果在接下來的市場發展中, 農產品期權交易能夠推出, 對於農民直接參與期貨市場倒是一個比較合適的工具。隨著品種體系的日漸完善, 期貨市場距離農民越來越近。但這種近並不意味著農民應該 "親自" 去期貨市場交易。理論上講, 農民與商業性的公司一樣, 能夠通過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 來分散農產品價格風險。例如, 在存在期貨市場的條件下, 農民在播種小麥的同時, 可以預先在期貨市場上賣出與他預計的小麥產量數量相等的小麥期貨合約。如果收穫季節小麥價格下跌, 農民在期貨市場上的收益將能完全或部分彌補在現貨市場上的損失。但實際運行中, 我國的現實條件是農業生產主要以家庭為單位, 規模小, 主體分散,農民文化水平距離參與專業期貨交易的要求還很遠, 而跨過期貨交易的門檻不但需要較大的資金實力, 掌握廣泛的市場信息, 對 操作者自身的專業素養也有要求。這種現實條件下, 幫助農民充分利用期貨市場的功能, 享受現代金融帶來的好處,需要另辟蹊徑。最基礎的工作是打通期貨信息傳播渠道, 以期貨價格引導農民生產和經營。如果權威公開的期貨市場信息能夠被農民充分瞭解, 他文件倉在生產決策時的科學性、 交易時的談判地位都會提高。曾經有一位大型棉花收購企業的負責人開玩笑說, 特別懷念沒有手機的時代, 那時候收棉花他說多少錢就是多少錢, 農民根本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在信息充分傳播的基礎上, 農民自身可以選擇抱團取暖, 通過參與合作社或者龍頭企業訂單生產的方式, 在生產和經營的規模上得到提升, 通過 "組織" 來獲取專業的期貨交易服務。這種模式在成熟市場國家很普遍。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 只有不到10%的生產者用套期保值管理他們的價格風險。大多數農場主認為, 參與期貨交易的套期保值, 雖 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規避現貨市場上的價格風險, 但是他們仍然會面臨期貨交易中的基差風險和追加保證金的風險。他們在實際經營中的選擇是組成合作社與大型農業企業進行交易, 這種交易過程中充分利用期貨市場信息, 而期貨市場的套保則是大型企業在操作。就我國目前的現實情況而言, 讓農民直接去參與期貨交易過於理想化了, 如果在接下來的市場發展中, 農產品期權交易能夠推出, 對於農民直接參與期貨市場倒是一個比較合適的工具。 期權本身的原理類似于保險,對於天然賣出方的農民來說, 像買保險一樣給自己作物的價格買個保障更容易接受。存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