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2日 星期日
一世一公司老員工揭長情之謎
時下的年輕人大都認為「魚唔過塘唔肥」,mini storage工作做不長久,抱騎牛�馬的心態轉工,但上一輩的打工仔,卻一份工打足一世,有人視公司為家,有人視公司為另一半,退休後仍留戀公司。長情員工的背後,是公司善待及尊重員工,才能贏得員工以忠心回報。正如婚姻,雙方要不斷溝通,適應對方的需求,才能維持長久的關係。明報記者田青青管蜆殼人事43 年當公司另一半65 歲的李玉成(David),曾擔任能源公司蜆殼的人力資源統籌經理,做了逾43 年的人事工作,人如其名,「玉成他人好事」是他的任務,即為公司聘請優秀人才,協助員工獲得發展,多年來最大的欣慰,就是看�一班員工在公司得到成長。雖然已退休,但他熱愛工作,又不捨得同事,故以項目形式返回工作崗位,繼續溝通高層與員工,成就他人好事。二戰父滯星公司助渡難關David 的父親李滿庭曾是蜆殼的工程師,1937 年父親正在儲油船上工作,目的地是新加坡,但中途被日本轟炸機空襲,於是被日軍俘虜,正要被拉去監獄,掙扎之際,父親的蜆殼工作證件跌在地上,日軍發現他是工程師,才安排他在新加坡一間船廠工作,免卻了牢獄之災。隨後父親滯留在新加坡長達6 年,與家人失去聯繫,好在工作的船廠與蜆殼有合作關係,蜆殼安排員工與李滿庭定期會面,然後向家人傳達消息。David 指那6 年雖然父親沒有在蜆殼工作,但蜆殼亦照發薪水予母親,支持一家渡過難關。因員工需長期出海,蜆殼為了令家屬更了解員工的工作內容及環境,不時會舉行家庭派對日,當年4 歲的David,前往觀塘油庫參加派對,那時觀塘十分荒蕪,要靠專船到皇后碼頭接送。派對上的魔術表演、糖果與禮物讓他過了愉快的一天,也令他對蜆殼產生了一種嚮往與親切感。待他22 歲踏入社會時,第一份工就加入了蜆殼,負責海員招募與培訓。97 年回歸前,蜆殼不少員工選擇移民,當時的人事部總監見無法挽留,便親自周遊列國,去英國、加拿大及澳洲等國的蜆殼公司,希望他們能聘請移民到當地的香港員工,有超過20 名員工移民之後都獲當地蜆殼聘請,幾年後,亦有約30 名坐完「移民監」的員工回流香港,重返蜆殼工作。近來社會熱議工作生活平衡(work-life balance),David 指出,蜆殼每年會針對這個問題向員工做一次不記名意見調查,統計後再針對員工壓力大的部分進行個別討論。在蜆殼,女職員生育完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請無薪假,亦有女員工的丈夫需被外派到紐約公幹9 個月,公司於是批准她在紐約以「homeoffice」形式工作9 個月,其間薪水照出。他形容公司為自己的另一半,而公司對員工的尊重與照顧,讓他43 年來忠心如一, 「正如婚姻關係要雙方不斷溝通,員工與公司亦需要溝通,self storage應對方的需求,關係才能長遠維繫」。調酒師家住半島56 年半島酒店內一間200 平方呎的房間內,住了兩名非常住客,他們不是遊客,也不是政經名人,但當中一人一住便56 年,一天由日到夜,幾乎足不出半島。至今已71 歲的半島酒店高級調酒師鍾金雄(Johnny),大半生獻給公司,耽誤了終身大事,但他並不孤單,「公司有一班兄弟姊妹嘛,有些後生仔,我當他們孫仔孫女咁呀!」56 年歲月, 由雄仔、Johnny, 再到現在UncleJohnny,他說,父親曾是半島酒店大堂茶座部長,他15 歲時,父親急症過身,「公司體恤我孤兒寡母,就叫我去半島做住先」。於是人生第一份工就是半島message boy,負責派信、派雜誌等,4 個月後他被調至酒吧學做調酒師。那時在半島工作是一份優差,「包食包住,又好福利」,就算不住宿舍的員工,酒店都有休息室、�涼房讓他們使用,每日工作時間8 小時,在酒店業中也算輕鬆,當年一層樓首期為2000元,他月薪30 元,加上小費,收入算相當不錯。當年頂樓宿舍住200 員工Johnny 工作第一日,就搬入員工宿舍,「舊時宿舍在酒店頂層,住200 個員工!」那時一間房住4 人,後來陸續有人因結婚或退休搬走,到酒店1991 年擴建時,只剩他與另一名廚師仍住宿舍,幸好酒店在新翼為他們留了一間房作為宿舍。Johnny 說,一開始住酒店,是為方便工作,但80、90 年代,大哥與母親相繼過身,他自己亦不曾結婚生育,在港沒有其他親人,「20 年前媽媽過身時,我退了旺角屋企的租,那時起,我在香港就只剩半島這個家」。約200 呎的房間,擺了兩張單人�、兩個衣櫃、兩張書�和兩部電視,這就是Johnny 安身立命之所,同房是在半島服務幾十年的單身廚師,「兩個單身漢一齊住,都算有個伴」。半島員工每年有14 日大假,卻是Johnny 最孤單的日子, 「不用工作,又沒有地方去」,這也是他退休後,也選擇繼續在酒店工作的原因。為照顧Johnny 的作息時間,公司允許他自行決定幾點上下班,現時他每日早上6 點上班,下午2 點下班,工作也由調酒變為較輕鬆的榨汁、為客房準備飲品等。半島酒店善待員工,目前約900 名員工中,逾兩成工作年資超過10 年,超過20 年的也有28 人,Johnny便是年資最深的員工。60 年代,本港幾間大酒店相繼開業,提出升職、加人工吸引他跳槽,他一一回絕,「就好像一棵樹,落地生了根,就不想離開了」,問這棵樹何時生的根,他說一直都有,「50 年代香港好難�工,公司請我入半島對我有恩」。現時Johnny還未計劃離職的歸宿,不過一定會經常回酒店,與熟客敘敘舊,探望仍在半島的「親人」。迷你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