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6日 星期四

還在追美劇? 來追慕課吧!

信息來源於四川新聞網 / Cited from .newssc.org/漫畫/陳鵬MOOC大規模開放式網絡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11月29日晚,迷利倉在成都天府軟件園的一家咖啡廳里,一群年輕人正有說有笑。從斯坦福教授的上課風格到向印度學生請教數學作業,他們一直聊至深夜才各自散去。這是成都慕課學習者的一次線下聚會。慕課,是"MOOC"的音譯,指大規模開放式網絡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2012年,Udacity、Coursera、edX三大MOOC平台在美國陸續成立,通過這些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免費學到耶魯、哈佛、普林斯頓等世界知名大學開設的覆蓋多個領域的網絡課程。如今,這股潮流已來到我們身邊。今年5月,北大、清華加入美國edX平台,7月,複旦、上海交大加入Coursera平台。11月,西南交通大學推出省內首門上線的慕課課程。短短一年內,慕課席卷全球,僅Coursera平台上就有來自全球97所高校的500多門課程,註冊學生總數突破400萬人。□本報記者 程文雯"大餡餅"名師授課,全球同學互助慕課是什麼?在教育學碩士鄧潔的眼裡,慕課就是將全世界最好的教育資源,在網上免費提供給任何想學習的人。用她的話說,"這簡直就是天上掉下來的大餡兒餅。"姚姍是成都一家物流企業的白領,從今年2月第一次接觸慕課至今,她已經在Coursera上選修了6門課程。在她的電腦里,一張斯坦福大學教授基思?德夫林(Keith Devlin)親筆簽名的結課證書是最令她驕傲的學習成果。"如果沒有慕課,我不可能有機會聽斯坦福大學教授的課。"今年2月,姚姍在網上看到一篇關於慕課的報道,她當即點開coursera網站,從幾十頁的課程清單中選修了基思?德夫林教授開設的《數學思維導論》。"想讓自己的思維更全面一點,而且說不定以後工作用得上。"姚姍解釋道。慕課上的課程視頻每周更新一次,要獲得結業證書,除了按時上課,還必須在截止日期前完成並提交課下作業。"截止日期讓選修課程的人在同一段時間內差不多都學習相同內容,同學之間更容易互助。"在網上,姚姍找到不少在線自習室,"裡面學霸一抓一大把,遇到不會做的題我就上網找他們。"她打趣道。一次,她在寫作業時遇到一道難題,在一個叫學習室的網上自習室里發問求助後,立刻就有兩位同學主動當起"老師",用網站的在線小黑板一邊畫圖一邊給她講解。"他倆一個是英國人,一個是印度人,聽他們給我講題,感覺特別神奇。"姚姍笑著說。只要選課人數夠多,即使凌晨3點上網提問,在世界的某個角落都一定會有"同學"為你答疑,這就是慕課的神奇之處。新體驗一對一,答對了才能繼續慕課能有效反饋學習情況,老師授課也更加靈活,甚至把遊戲也放進課程里。身在大學的宋高傑更看重慕課與眾不同的課堂體驗。今年10月,他聽說一位研究生學姐正在做一項關於慕課的課題研究,需要招募志願者,他決定加入。宋高傑在清華大學的慕課平台"學堂在線"上選修了一門《文物精品與文化中國》。課程一開始,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彭林亮出的一個古代輪船模型就讓他眼前一亮,"模型做得非常精緻,內部結構都看得清清楚楚。"宋高傑說,更重要的是,整堂課老師只對著他一個人講,"這跟以前看網絡公開課不一樣,以前是圍觀名教授給別人上課,現在是名教授給自己一對一授課。"為了保證教學效果,慕課平台上一個視頻一般只有十幾分鐘,而且只講一個知識點。視頻中間還有隨堂提問,答錯了就無法繼續觀看。"感覺有點像打遊戲通關,上課很少開小差。"鄧潔是四川大學教育學研三的碩士,也是宋高傑參加項目的負責人。她告訴記者:"人都有一種遊戲心理,慕課巧妙地將這種心理融入了課堂當中。"還有老師乾脆直接把遊戲放進課程里。鄧潔在Coursera上選修了一門叫《概率》的課程。上課的老師專門為課程開發了一款線上競技遊戲。遊戲中,每個玩家都被分配了一塊土地,要以解題的方式開疆拓土。通過與在線技術結合,慕課可以幫老師們準確記錄每個學生的學習"痕跡"。哪節課有多少人聽,哪些學生更有積極性,哪些題目出錯率高……這些數據都可以在慕課後台查詢到。這能讓教師更好地掌握教學情況,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計劃。2012年,Coursera創始人之一,斯坦福大學教授Andrew Ng在慕課上教《機器學習》時,就曾發現10萬學生里有2千人做同一題時得出了同樣錯誤的數據。他專門寫了一條針對錯誤答案的指導信息,然後群發給這2千人,給他們開了個"小灶"。"吃螃蟹"77歲老教授省內首推慕課11月11日,吳鹿鳴講授的《機械設計》在育網平台正式上線,這是四川省內首門上線的慕課課程。在四川,西南交通大學的吳鹿鳴老師是第一個在慕課平台上授課的人。吳鹿鳴從上世紀50年代起就在西南交通大學教《機械設計》,選課人數年年爆滿。今年6月,這位77歲迷你倉老教授接到任務,要將這門課程放到慕課平台上。"從暑假前就開始準備,到11月才敢進錄製室。"吳鹿鳴告訴記者。為了把各個知識點有序結合,再濃縮進十幾分鐘的視頻里,備課時,這位有50多年授課經驗的老教授又一次把自己埋進書堆里,"有時就為了找一張最容易理解的圖片,我就要對比幾十本不同語言的參考資料。"11月4日,準備了近半年的吳鹿鳴在兩位助教的陪同下開始錄製第一期視頻。"本以為準備已經很充分了,沒想到錄起來還是麻煩不斷。"吳鹿鳴回憶道。由於電子書寫設備反應太慢,演算時,寫好的公式顯示不出來,等顯示出來,演算思路又被打斷了。一段12分鐘的視頻,錄了一上午才勉強過關。第二次錄製,助教為吳鹿鳴買來一塊配置更高的電子書寫板。沒想到室內光線又出了問題,視頻上吳鹿鳴的額頭總有一塊亮光。李永健只好硬著頭皮找女同學借來化妝品,兼任起化妝師。幾經周折,《機械設計》終於在育網平台如期上線。上線剛一周,育網平台上就有310名學生選修這門課程。不過,吳鹿鳴和團隊的工作還沒有結束,批改作業、統計成績、在線答疑……慕課每周更新一次,意味著這些工作每周都要重複。"別人跟我開玩笑,說我是四川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我跟他們說,不是'吃螃蟹',而是'摸石頭',因為'吃螃蟹'時,你只管去吃,總會有收穫,但'摸著石頭過河'卻意味著艱辛與探索。"吳鹿鳴不無感慨地總結道。新浪潮有了慕課,還需要大學嗎?慕課高質量的課程和免費自主的學習方式已經形成一股浪潮。對大學來說,這到底是好是壞?今年2月,Coursera宣佈平台上已有5門課程可以獲得相關大學的學分認證,這標誌著慕課正式進入正規高等教育體系。開放的平台、頂尖的教師、自主的學習、免費的課程……慕課看起來如此美好,我們還需要大學嗎?自慕課誕生之日起,就有不少人擔心,有朝一日大學會被慕課取代。"想想同學們為什麼要來上大學?原因有兩個,一是學習知識技能,把自己培養成才;二是獲得學歷,給就業增添砝碼。但在將來,這兩項功能都有可能被慕課取代。"從兩年前就開始關注慕課,並積極推動慕課發展的四川大學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劉莘教授分析道。面對來勢洶洶的慕課大潮,高校該怎麼辦?"只能積極應對。"劉莘說道,"慕課在全球教育中已經形成趨勢,如果不積極應對,中國高校和全球頂尖大學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國內一些重點高校也的確在這樣做。今年5月,北大、清華加入美國edX平台,7月,複旦、上海交大加入Coursera平台。省內,西南交通大學還計劃在育網平台上再推出7門中文課程,同時依托軌道交通的特色,打造關於高鐵的全英文課程。另外,四川大學也有5門中文課程正在籌備。"老師們都習慣了三尺講台,積極加入慕課,就是要在這股影響巨大的浪潮中練練兵,探索網絡時代新的教學方法。"吳鹿鳴說道。不過,這股教育新浪潮也有自己的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退課率太高。"劉莘介紹說。斯坦福大學提供的人工智能課程吸引了16萬學生註冊,但最後完成課程的僅1/5;而麻省理工學院一項近16萬人註冊的課程,實際完成人數也只有7157人,退課率高達96%。另一個難題是如何在習題和考試中防止作弊。目前,國內有高校採取讓學生在線上完成學習,在實體教室里參加結業考試的方式。但這種方式會產生路費、住宿等成本問題,很難保證註冊學生都願意前往參加考試。吳鹿鳴教授還談及了另一種親身體會:讀大學不只是上上課,還有校園文化、與同學們一起生活學習的經歷等等,這些都是網絡難以提供的。劉莘教授也認為,在線授課並不適用于所有課程。"像哲學、藝術、文學等需要在課堂上深度互動的學科,在線學習的效果未必比得上傳統課堂。"不過,他也提出慕課的一種發展趨勢:線上線下相結合。"現在已經出現了'翻轉課堂',學生通過慕課自主學習,課堂上直接向老師提問、討論,將傳統以老師為核心的課堂'翻轉'成以學生為核心的課堂。可以預見,這將成為慕課和傳統教育相結合的可行之策。"點擊國外慕課明星課程推薦耶魯大學 羅馬建築 Coursera平台斯坦福大學 機器學習 Coursera平台國內名校慕課課程推薦北京大學 人群與網絡 Coursera平台北京大學 藝術史 Coursera平台清華大學 中國建築史(上) 學堂在線清華大學 文物精品與文化中國 學堂在線西南交通大學 機械設計 育網平台延伸閱讀慕課VS網絡公開課都是開放式在線教育,慕課和網絡公開課有哪些區別?首先,網絡公開課是將老師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課的視頻直接放到網上,計算機前的學生只能旁聽;而慕課則是老師直接面對計算機前的學生,一對一授課。其次,網絡公開課中,計算機前的學生與老師無法互動;而慕課視頻中的提問、課下作業的提交和批改,都是學生與老師交流的重要方式。第三,網絡公開課無法獲得授課教師或者大學的認證;而慕課已經進入正規高等教育體系,課程完成後可以獲得結課證書甚至部分大學的學分認證。自存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