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1日 星期四
被譽為神作的電影《地心引力》因為特效驚人 引發影迷極大關注,記者為您揭秘特效製作的幕後 跟《地心引力》學物理或者,看看“反面教材”
鏡 頭 女主角在太空艙里的嬰兒POSE。鏡 2 喬治·克魯尼看到的日出日落來自LED光盒的效果。均為該片劇照記者 石月強大的《地心引力》雖然在內地首日上映票房為3200萬元,儲存尚未超過《雷神2》天雷滾滾的4010萬元首日票房,但業內人士分析,它在全球吸金已經超過5億美元,同時也被業內人士看好將像去年的《少年派》一樣憑借良好口碑後勁十足。不過這還不能算是最厲害的,不少物理髮燒友和電影技術達人開始在網上發帖,分析該片的拍攝秘辛以及電影中違背物理原理的地方,讓我們來跟著分鏡頭,從《地心引力》中學一學哪些是對的物理常識,哪些又是反面教材。鏡頭1失重漂浮怎麼拍女主角在太空艙里的嬰兒POSE 失重的感覺不一定要在太空艙里才能體會。平時我們乘坐飛機時,都可能經歷過瞬間失重的感覺。據悉,影片《阿波羅13號》的失重場景就是劇組及演員乘坐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提供的運輸機在高空以拋物線軌跡飛行,每次經歷約23秒的失重狀態,用以讓攝像機捕捉下演員的某些動作。但是這種拍攝手法在《地心引力》中顯然是不夠用的。再加上導演阿方索本人對於長鏡頭的特別偏好,幾十秒的失重狀態顯然不能滿足他的"胃口"。另一種模仿失重的方法是水下拍攝,雖然性價比高,但是演員在水下閉眼和憋氣的神情是無論如何不能讓觀�買賬的。《地心引力》最終使用的方法,是大型牽線木偶操控方式和最先進的電腦技術相結合的產物,不得不讓人們對於想出這種創意的人肅然起敬。失重狀態最難拍攝,也被�多影迷津津樂道的一幕,是女主角進入太空艙,脫去宇航服像嬰兒一樣蜷曲著飄在空中的長鏡頭段落。實際的拍攝方法則是:桑德拉坐在一個很小的自行車底座上支撐身體,一條腿綁在裝置上幫助固定,而緩慢的四肢移動以及整個身體的翻騰漂浮動作就是由木偶師與程控線纜裝置協助完成,同時還要用電腦特效做出虛擬肢體來替代演員綁住的腿,並做出與線控的身體其他部分匹配的動作。而在很多太空行走場景迷你倉,演員們也只要專心負責表情就可以了,其他肢體動作,絕大部分由電腦動畫師來搞定。鏡頭2光影變化怎麼拍喬治·克魯尼看到的日出日落另外一系列讓觀�們嘆為觀止的鏡頭,是帥哥喬治·克魯尼在太空看到的地球的日出日落,光影變化如此真實,並且映照在宇航員們的頭盔面罩上,使得導演想讓觀�身臨其境的初衷得到完美實現。隨著宇航員在太空中的翻轉,太陽、地球、其他星體不僅本身在畫面上的位置發生迅速變化,它們投射到角色身上的光影無時無刻不在變化中,再加上頭盔面罩上的光影變化,光影的複雜程度讓人想想都頭大。演唱會給了攝影師靈感——為了滿足阿方索·卡隆想拍一部盡可能準確的太空電影的要求,視效部門很早就開始解決打光難題。攝影師艾曼努爾·盧貝茲基知道要達到導演要求,他們需要能快速移動併立即變換色彩的光源。而在參加一場演唱會時,他注意到舞台LED燈的效果和投影。劇組最後設計製作了一個20英尺高、10英尺寬的"光盒",其內部由196個面板組成,並安裝了4096個LED燈泡,亮度、顏色、變化速度都可隨意調整。這樣的"光盒"可以模擬日出日落的光線,甚至還考慮到地球自轉時的不同環境背景。拍攝時,演員大部分時間都對著"光盒"在表演,攝影機捕捉他們的臉被光線照射的特寫,後期再與背景合成。高仿真度的光線結合面部表情的細微變化,"光盒"被認為會影響到以後電影的拍攝製作。有圈內人士指出,這樣的拍攝手法具有開創性的意義。鏡頭3太空行走槽點多喬治·克魯尼讓女主角放手盡管以上已經展現了這部被譽為神作的電影"驚為天人"的特效創制手法,但是如果你真打算跟著《地心引力》學物理,還是先來聽聽網友們的吐槽吧——大部分出艙行走都要系纜繩,不系纜繩的自由飛行有,但極其少見;宇航員訓練6個月就讓上天單獨執行任務,是開玩笑嗎?連高中物理老師石先生都不得不指出:喬治·克魯尼是"枉死的"——"根據牛頓第三定律,他完全可以依靠拋出自己身後背的重物來獲取反作用力用以求生的……"儲存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