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0日 星期三

A股新估值體系再解讀:新政後熱點回歸與價值重尋

本報記者 李新江 北京報道自《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下稱《決定》)發佈之後,迷你倉資本市場對於未來大經濟框架的解讀,以及政策利好的挖掘迅速展開。尤其是其中多層次市場體系和新股發行制度的重大變革,對未來證券市場走勢的影響成為諸多業內人士爭論的焦點。"三中全會開�了中國經濟的新航程,也開�了股市的新牛市。"樂觀者給出這樣的評價。與此同時,也有不同觀點認為,市場對於不同板塊之間的走勢分化應該持續關注。不同的觀點之間,邏輯依據如何?專業人士對於未來A股格局有何預判?傳統熱點格局是否會一直延續?針對這一系列問題,本報記者採訪了銀華基金投資總監王華,華商基金基金經理吳鵬飛等投資經理,以及博時基金宏觀策略部總經理魏鳳春等研究人士。《決定》後A股格局前瞻《21世紀》:本屆三中全會《決定》中對A股市場影響最大的因素是什麼?如何把握後市的投資邏輯?魏鳳春:會議對投資最大影響,或在於利益分配關係的調整。會議表露的改革意向,對金融、石油、電力、鐵路和政府消費等相關行業有負面影響,對軍工、安防、醫療、文化傳媒、新能源、環保和信息化等行業則是利好。因此,在三中全會之後的11月投資策略,應該是堅決迴避利益受損者,並從受益行業中尋找優質標的。吳鵬飛:資金面將走向中性偏負面。這對於原有的貨幣政策導向是一種衝擊,並且這種衝擊在未來會有放大的作用。未來的市場投資機會,產業轉型利潤支持才是更重要的因素。《21世紀》:在IPO註冊制的推動下,A股的估值將出現什麼變化?王華:市場的估值水平主要由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的速度、確定性和持續性決定,和新股發行制度沒有本質聯繫。吳鵬飛:IPO制度改革是資本市場向市場化方向邁進的重大進步,從中期來看,影響是正面的。一方面,將改變原有體制里非市場化的部分,帶來好的標的,使資金流通更順暢;另一方面,將縮小國內A股市場和國外市場估值體系的差距,實現A股市場估值體系和國際接軌的過程。《21世紀》:未來A股的資金面是否會有所變化?王華:資本市場的雙向流動是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必然要求,並不一定會影響A股市場的資金面。當然,在資本雙向流動的背景下,A股市場資金面的波動將會更加複雜。吳鵬飛:整個資金面不會再回到寬鬆的狀態,而是中性偏緊的一個狀態。金改背景下:熱點回歸與價值重尋《21世紀》:《決定》中金融改革方向定調,對資本市場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會以什麼樣的邏輯延伸到不同相關板塊的上市公司表現?王華:金融改革的核心是打儲存倉壟斷,推進利率和匯率的市場化定價。雖然在利率市場化的過程中,長期被壓低的居民存款利率將會系統性抬升,這對金融機構來說是資金成本的上升,有可能使金融機構的淨息差收窄,進而成為壓制金融股估值的負面因素。而整體資金價格的抬升,對整體市場的估值也有一定的負面作用。但金融改革的總體推進,將有利於資金價格的合理定價,使資金要素更合理的配置到效率更高的地方,總體有利於金融風險的化解和經濟效率的提升。吳鵬飛:當前的問題在於社會貨幣總量很大,但價格體系扭曲,貨幣流通體系僵化,以銀行為主。現在我們整個社會的企業和經濟已經適應了原有的低成本運作模式,但那個低成本實際也是由老百姓承擔的。改革對於原有的體制是極大的考驗,但改革對於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是積極有效的。利率是貨幣的標簽,是這個產品的價格,當前我們的制度很多是在控制貨幣的流向,而利率市場化改革一旦實現,整個社會的資源配置就會非常有效,資金自己就會流向更有效率的領域中去。《21世紀》:你在未來的投資中,對於投資邏輯和熱點的把握,是否會有所改變?王華:不會發生變化,首先,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對市場走勢不會有根本性影響。市場走勢是由上市公司基本面決定的;其次,對於國際資本的流動,對逐利的資本而言,衡量風險收益是決定其流向的根本原因。如果中國經濟在全面深化改革、釋放制度紅利的推動下,這對A股市場是有利的。吳鵬飛:應該說,IPO改革只是改變了資金的評估體系,改變了標的的波動區間,但不會影響我們對於標的屬性的認知。《21世紀》:對於目前的熱點炒作,以及部分熱點股的估值回歸,您如何看待?魏鳳春:中國社會和經濟大的背景是轉型,經濟增長方式由投資到創新驅動,政府更加關注民生和生態環境,這種背景下受益的當然是新興或民生攸關的行業,受損的更多是周期行業。所以,這種周期與新興成長分化的格局可能繼續。吳鵬飛:從前期的熱點來看,新興產業的方向是正確的,但不可否認估值是有泡沫的。短期任務是消化估值泡沫。前期有很多小股票瘋漲,大家想不通它們為什麼那麼瘋狂,原因就在於今年是中國資本市場那麼多年以來,第一次在出現機會的情況下,整個社會在加杠杆,即加入了融資融券的做法來選股票,現在我們的杠杆比率大約在1:1到1:4之間,這個過程什麼時候會結束?我認為,當目前市場中3000億融資盤被消化得差不多的時候,風險也就釋放得差不多了。等到2014年風險化解、市場不再瘋狂的時候,我們仍舊堅定地看好新興產業和制度要素釋放的產業。(編輯 楊穎樺)迷你倉最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