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日 星期三

李國慶:電商普遍“虛胖” 零售總額誇大了三四倍

信息來源於四川新聞網 / Cited from .newssc.org/對話李國慶  華西都市報:電商界的大炮??李國慶在接受華西都市報採訪時又放炮了,自存倉稱"現在的電商都浮誇成風,如果把網上批發去掉,網上零售總額沒有那麼大,現在個體數字都誇大了三四倍。"對今年電商格局,李國慶認為盈利是關鍵,阿里的老大地位很難撼動,但京東如果融資失敗就將死亡。人物名片李國慶  當當網創始人、CEO,因與京東商城CEO劉強東的多次舌戰,成為電商界知名的"大炮"。當當網與京東的幾輪價格戰也開�了中國電商價格戰的序幕。  說起電商,就繞不開當當網CEO李國慶。在微博上,和他比肩的是"任大炮"??任志強。從上市之初與投行的交惡,到與京東的短兵相接,李國慶為當當網吸引了不少眼球。2013年,李國慶和當當網同步開始轉型,不僅他本人收斂了"大嘴"形象,當當也推出"尾品匯"、"跨界秀"……發力服裝、百貨市場,取得顯著成效。11月14日,在紐交所上市的當當網公佈的三季度財報顯示,三季度公司實現淨營收15.26億元,其中,平台銷售額9.7億元,保持了同比187%的增長。日前,在接受華西都市報記者獨家採訪時,李國慶首次對外袒露當當2014發展戰略,並對當下的電商市場進行了精彩點評。2013年  "京東這麼大的體量還不能盈利,傳統零售業觀望有理"  "現在的電商都浮誇成風,如果把網上批發去掉,網上零售總額沒有那麼大,現在個體數字都誇大了三四倍,反正不是上市公司就可以隨便說嘛,就是為了吸引投資者的眼球。"李國慶的率性是出了名的:"電商平台的入駐商家經營成本都越來越高。很多服裝商家給線上平台投放的廣告,已經占到銷售額的25%以上,線下廣告投放的水平也就是25%-28%,這樣下去,商家勢必要把價格轉嫁給消費者。"  李國慶一氣兒說來:"'實惠'還是不是網絡零售的核心了,網上買件衣服還要上千,這合適嗎?不僅是小商家虧損,大的知名電商,又有誰盈利了?"停頓了片刻,李國慶說:"拿京東來說,這麼大的體量,還是不能盈利,沒能證明這種商業模式是否成功。不管是京東還是聚美優品、一號店都是這樣。為什麼傳統零售業對於電商還是半觀望狀態?是有道理的。  不過,2013年11月14日當當網公佈的三季報顯示,三季度淨營收15.26億元,其中,平台銷售額9.7億元,保持了同比增長187%的勢頭;當季虧損2700萬元,約合460萬美元,淨虧損率降至1.8%,相比2012年同期7.8%和2013年二季度的4.3%虧損率大幅收窄,同時毛利水平提高至17.6%,創2011年二季度以來最高。這讓李國慶松了口氣。  "2013年,當當找到了盈利方向。"李國慶的興奮溢於言表:"在當當的整體架構中,服裝占25%,孕嬰童大概占10%,圖書占到了45%。明年服裝超過圖書是肯定的。"2014年  "要證明自己的商業模式,迷你倉出租是盈利,資本已經等不及了"李國慶開炮:  "一線電商就是阿里一家,2014年天貓會被進一步分流。如果二線電商都各有各的優勢品類,那天貓遇到的挑戰會很大。第二,如果2014年京東不融資,靠自身改善盈利,時間不夠,所以2014是京東融資的關鍵年,融資的情況決定生死。"  "很多服裝商家給線上平台投放的廣告,已經占到銷售額的25%以上,線下廣告投放 的 水 平 也 就 是25%-28% ,這 樣 下去,商家勢必要把價格轉嫁給消費者"  2013年的電商市場看上去盡管沒有2012年的劍拔弩張,但各大電商平台的暗中較勁一如既往。天貓、京東、當當、易迅、蘇寧、國美、亞馬遜,都鉚著勁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2014,李國慶認為,這樣的競爭格局還會繼續,但考驗電商最關鍵的點還是??盈利!電商不是什麼都能通吃  "要證明自己的商業模式,就是盈利。資本已經等不及了,但如果靠提價來盈利,增速就一定會下滑。"李國慶一語中的:"盈利模式是零售業的頭等大事,要品類符合,不是一個電商什麼品類的產品都能賣,都能賣得盈利,都能賣得增長。不會的,一定是各有擅長。差異組合,各自有各自的核心品類,想贏者通吃,已經沒這機會了。"  對於2014年的電商格局,李國慶認為,和2013年相比,最大的變化是天貓的市場會被進一步分流。如果二線電商都各有各的優勢品類,那天貓遇到的挑戰會很大。"一線電商就是阿里一家,沒別人。"李國慶說話向來爽快:"第二的話,如果2014年京東不融資,靠自身的改善盈利,時間不夠,所以2014是京東融資的關鍵年,融資的情況決定了生死。"  對於市場上一直備受關注的微信,李國慶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微信帶來的是支付革命,是走向互聯網金融,對整個金融行業帶來的影響更大。但它要變成一個商品交易平台,我並不看好。"消費信貸大有市場  從微博上看李國慶,你會覺得他很粗放,很隨性;和李國慶對話,你會發現他很細緻,也很專業。面對時下大熱的互聯網金融,李國慶直言,互聯網金融是一個很大的市場。銀行要零售,這麼多的銀行網點,只要政策開放,根本經不住互聯網這場技術革命。  "現在很多互聯網企業做的都不是互聯網金融,叫供應鏈金融,當當已經做了六年了。在我這兒有存貨或者交易的,缺錢我給他貸款。通用、摩托羅拉在二十年前就已經做了。供應鏈金融肯定不是互聯網金融。消費信貸,大家都在做,只是過去我們和銀行一起做。"在李國慶給當當的規劃中,依靠多年積累的大數據,未來當當肯定也會進入消費信貸市場,也會發行自己的實名卡,這個實名卡不僅能在當當上使用,也能在其他電商平台使用,也可充值,充話費、水電費、煤氣費都可實現。"此外,當當也會介入基金銷售市場,搭建一個基金銷售平台。也會有一個自己的支付公司,搞金融必須有自己的支付公司。"李國慶說,但具體怎麼搞,目前還是商業秘密。華西都市報記者孟梅實習生薑思宏迷你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