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日 星期三

老闆「人雲亦雲」其實一�雲中小企衝上雲端 無王管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最新公布的「數碼21」資訊科技發展諮詢文件,迷你倉最平重點之一是鼓勵中小企發展雲端平台,資訊科技業亦看好市場前景,爭相「衝上雲端」,開發為各行業度身設計的雲端方案。有企業親身試用雲端服務後認為,將系統平台搬到雲上是大勢所趨,有助省卻自行管理伺服器材的成本。不過專家表示,雲端服務市場資訊欠透明及未有完善監管,長遠希望政府設立監管。本報記者陳卓康「雲端運算」乍聽遙不可及,其實觸手可及。除了黑客謀盜數據資料來勢洶洶,中小企苦於能力所限難擲重金投資防毒,願付月費將電腦系統外判「雲端」服務外,日常利用手機查閱朋友上載照片,在平板電腦開啟文件,對「機不離手」的港人而言, 「雲」早就應用於生活中。商經局上月公布最新「數碼21」資訊科技發展諮詢文件,除加強個人生活電子化,亦重點鼓勵中小企發展雲端平台。政府會加強推廣雲端服務協助中小企靈活處理業務,從而提高生產力及競爭力。雲端是資訊銀行需監管資訊世代數據就是金錢,客戶資訊作為重要資產, 「雲端」就是資訊的銀行,中大系統工程管理學系教授黃錦輝以銀行比喻存放資料的雲端,但他反問「銀行的運作有金管局監管,那雲端有沒有監管機構?」他認為,使用雲端始終是「假手於人」,中小企尚未放心交託資料予其他公司保管,加上供應商的服務水平難有保證。他雖然贊成政府倡導中小企普及雲端,但認為長遠必須考慮由政府出手規範及監管。他舉例指,雲端公司一旦突然結業,客戶存放的資料該如何處理,政府是否已想過如何收拾殘局;又例如早前斯諾登所言,美國政府向Google(谷歌)擅取個人資料,用家根本無法得知,更遑論追究, 「如何保證本港雲端供應商不會隨意交出或泄漏敏感資料儲存」他稱強大如Gmail或任天堂皆出現「�機」情況,他質疑以廉價作賣點的雲端服務平台,是否能維持「7×24」系統(每周7天每天24小時)的無間斷服務。中小企商會聯席會議聯席主席蕭友強認為,資料在雲上有備份「一世都唔會唔見」, 「像以往將所有東西藏在harddisk(硬碟)上,一燒�就血本無歸」,至於私隱外泄風險更不成問題,因為「企業懂得自行決定何種資料適合存放雲端,敏感唔畀得人知可自行保留」。他以自己曾任職的媒體公司為例,整個運作系統都在雲上,省卻以往公司自行管理系統硬件衍生的租金、維修、保養、人手等「重皮」成本。「依賴Excel管理資料的時代已經過去」,雲端運算技術經已成熟,教師學生在雲上編排或選擇課程、記者或編輯在家中或街上登入系統寫稿,諸如此類「保安雲」、「物流雲」、「教育雲」、「貿易雲」等運作模式必然是大勢所趨。輕視數據安全亂用服務不過,中小企國際聯盟發言人羅文浩坦言,不少中小企對雲端究竟為何物,仍是「一�雲」。他指,中小企以往多數輕視數據安全,認為網絡保安不須「大陣仗」,雖然開始對雲端有初步認識,但市民資訊仍不足夠,選擇服務商「貨比三家」時,唯有「見其他公司用得唔錯就試下用」。對於坊間數百元月費有交易的雲端服務,他認為小型公司一般「唔擔心得咁多」,而且小公司亦不認為遺失資料是致命傷。網絡發達黑客肆虐,中小企避免重要資料被竊,政府力倡的雲端平台是否可行出路仍未有定論。看好市場的科技公司,趁業界的舊有觀念開始改變時「插旗」,待雲端鼓動風潮時領先市場,亦有中小企暫且靜觀其變,待「去馬」,在一日嫌長的資訊科技數據世界, 「雲端」鼓動風潮還是隨風消逝,有待時間證明一切。mini storag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