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6日 星期六

頂級高爾夫賽齊聚、網球大師賽剛唱罷賽車又登場……巔峰賽事東進上海

■上海已經從最初砸巨資要賽事成功過渡到自主選擇、商業經營的良性循環 ■中國市場吸引力是賽事頻繁的法寶 ■上海無疑正開始成為體育"經濟磁場"又一個中心這不是郊遊,mini storage這是觀摩頂級高爾夫球賽。 /晨報記者 顧力華 本版圖片中國市場給NBA季前賽的饋贈是慷慨的網球大師賽總能吸引上海球迷的眼光進入十月之後,體育記者的手錶仿佛調快了指針,國際頂尖賽事蜂擁而至讓人應接不暇。我們的郵箱里塞滿了各種報名表、邀請函,尾巴上都會拖上一個標注——上海。巔峰賽事東進上海,由此,上海無疑正開始成為體育 "經濟磁場"又一個中心。兩場頂級高爾夫球賽"背靠背"聚申城上海高校設高爾夫專業、多所小學試點開設高爾夫課程,正醞釀青少年高爾夫球考級體系晨報記者 黃宇龍2005年,匯豐冠軍賽登陸中國,來到上海。如果站在2013年的歷史當口回看,這似乎更像是競技體育與商業體育的一次交接班。此後近十年間,足籃排球在上海這座城市依然存在,但掀起的市場風浪和商業熱度很小,用個文藝的詞,只能算"漣漪"。先是網球、F1,現在是高爾夫,這幾個體育項目的興盛發展,為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上海找到了符合身份的"形象配套工程"。兩周內舉辦兩大高球賽總獎金達700萬美元的寶馬大師賽率先在美蘭湖開打,賽事屬於歐巡系列,被稱為"歐巡中的大滿貫賽"。下周,總獎金850萬美元的世錦賽——匯豐冠軍賽將在佘山高爾夫俱樂部進行,這是唯一在美國本土之外舉辦的世錦賽。世界排名前100位的球員多數都將在這兩個星期內來到上海參賽,全世界只有上海,在兩周內連續舉辦兩場如此高規格的高爾夫大賽。曾為梁文沖打理商業事務、目前擔任吳阿順經紀人的彭焱焱說,按照通行賽事運作規範,如果一場賽事總獎金是1元,那賽事總成本差不多要達到3元。以這個比例看,辦這兩項比賽,代價有多高。寶馬大師賽的會所區域,贊助商搭建了很多帳篷,十幾輛最新型的轎車、跑車被放在露天的展台上,另外還有體驗區域,球迷可以觸摸那些夢想中的"大玩具"。彭焱焱說,那些大品牌要確定一項重要比賽的舉辦地,絕對是在衡量諸多因素後作出的審慎決定。他說自己並不清楚歐巡把這麼重要一場賽事放在上海究竟是出於何種考慮,但看看中國這些年汽車的銷量、社會財富的積累,再比較周邊國家和地區,"他們其實沒什麼選擇,只有中國,只有上海。"有比賽才有機會和發展寶馬大師賽,中國拿到的參賽名額是14人,一周後的匯豐冠軍賽,中國軍團的人數只有6個。彭焱焱說,要不是在中國比,這兩個數字或許都是零。有比賽,才有我們的機會。有了機會,才能再談以後的發展。兩周內的連續兩場大賽,境內境外電視轉播機構將提供上百小時的轉播信號。據悉,英國BBC還專門派了一個攝製組過來,一方面要採訪吳阿順等中國中生代球員,另一方面,還要為關天朗、張華創等青年才俊製作專題,發明高爾夫球的英國人要弄明白:哪些中國人在打高爾夫,高爾夫在中國究竟發生著怎樣的變化。事實會證明,我們似乎並非只花錢不長進的"土豪"。第九洞的果嶺邊,上海體育學院高爾夫專業的小曾站得有些腿酸,這幾天,她和她的同學們凌晨4點從學校坐大巴到美蘭湖球場擔任志願者,工作是在果嶺邊舉牌子,讓觀�保持安靜。事情並不復雜,但從早到晚,腰酸腿疼是必然的。果嶺上沒有球員比賽時,小曾可以和周圍的同學放鬆一下。小曾說,自己學的就是高爾夫專業,趁這個大賽來做志願者,可以得到學分,當然,還有一項福利就是以前只在電視里看到的大牌球星,如今一個個都要從她眼前經過。上海市高協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王錦培說,高校設高爾夫專業只是頂端部分的布局。除此之外,上海還在多所小學試點,開設高爾夫訓練課程。另外,還在醞釀更具推廣意義的舉措:青少年高爾夫球考級體系。一旦配套成熟,此舉不僅屬全國首創,更能為上海高爾夫人才培養創立選拔體系。會"撈金"才算職業球員寶馬大師賽首輪,麥克羅伊與斯滕森、麥克道威爾在最後一組出發,一路上都有數百球迷追隨。麥克羅伊說,為了準備在中國這兩周辛苦的比賽,他之前四個星期推掉了一些賽事,好好休息了一下,以便儲備足夠精力——周一上午,耐克專門為麥克羅伊安排了一個與青少年小球員互動的活動,還叫來中國籃球明星易建聯助陣。周二,他又去浦東濱江參加賽事的�動儀式,當日下午則是配對賽活動,周四到周日打比賽,周一飛海南參加與老虎的單挑對抗賽,周二再飛回上海,開始匯豐冠軍賽。麥克羅伊不是唯一被贊助商驅趕著"起床幹活"的人。作為BOSS的形象代言人,德國球星馬丁·凱梅爾甚至還跑到位於淮海路的BOSS專賣店站台,他平靜地說,這是我當天參加的第二個活動。大賽,讓中國球員學球技的同時,也學著怎麼賺錢。彭焱焱說,贊助商是職業球員的"飯票",現在,中國球員因為影響力、成績關係,身上背的贊助商並不多,梁文沖有勞力士、百齡壇、HONMA等,吳阿順則有ecco、美蘭湖等,還有一些剛剛轉職業的球員,甚至還沒有贊助商。在彭焱焱看來,"職業球員"是一項賽事最核心的競爭力,而"職業球員"最核心的本質,就是成績和影響力,一屆大賽前前後後,中國球員不僅能在和國外高手同組時看到對方的球技,更能體會到職業球員的艱苦與忙碌。[記者手記]上海高爾夫的"1到23"晨報記者 陳江20年前,上海僅有一座在朱家角附近的高爾夫球場,千余名老外到那打球;如今,上海已經擁有23座高爾夫球場,打球人口無法確切統計。 20年前,黃滄江從台灣來到上海,一直在高爾夫球場摸爬滾打,見識過冷清,也經歷過興旺,這20年也正是上海高爾夫市場興盛的20年,用上海話講,他就是這個行當里的"老法師"。黃滄江1994年從台灣來到上海,參與了太陽島高爾夫俱樂部的建設。他回憶說,那時候朱家角到上海市區也沒有高速公路,上海人還不知道高爾夫球怎麼打,甚至連球場都沒見過。打一場高爾夫球的代價更是不菲,光是從市區到朱家角球場的交通、時間成本,就阻擋了大部分人的打球慾望。黃滄江現在是上海旗忠花園高爾夫俱樂部的常務副總經理,坐在辦公室里就能看到打球的人進進出出,周末的時候更是熱鬧。可20年前,大約只有一千名在上海工作的境外人士會去打球,最多的是日本客人,也有一些台商。如今,上海灘的球場不僅多,品質也普遍較好,這也是上海能成為頂級球賽中心的原因。黃滄江從青浦朱家角的球場離開後,他先後在旭寶、湯臣以及現在的旗忠花園高爾夫俱樂部工作過,他管理的球場先後舉辦過沃爾沃中國公開賽、寶馬等7次歐巡賽。內因方面,一是改革開放後上海逐漸穩固確立了中國經濟中心的地位,並向亞太經濟中心地位邁進;二是,很多球場,特別有房地產業務的球場,非常希望依靠高爾夫大賽提高知名度,許多商業公司看好上海的經濟地位,推波助瀾促成世界大賽在上海落戶。外因方面,2003年"非典"突襲,促成上海高爾夫球運動人口數量激增,高爾夫球運動很適合當時"非典"肆虐下的戶外運動方式,加上各種經濟活動的迅速發展,高爾夫球場也變成了適宜的社交活動場合;其次每年10月末,正好是歐、美高爾夫大賽的空檔期。這些內外因素促使世界頂級賽事慢慢向上海聚攏。頂級賽事豎起了目標旗杆,次級賽事和與高爾夫球相關的活動成階梯向下狀分佈發展,上海高爾夫球按照這個規律正在向周邊地區擴散。比如圍繞兩大賽事10月、11月份,還有別克總決賽、匯豐青少年冠軍賽、USGTF世界教練盃賽、蓋瑞·普萊爾高爾夫慈善邀請賽、蘇州女子歐巡賽等。上星期,耐克青少年高爾夫學校在上海落戶。前美巡賽總部第一位女性高爾夫教學總監辛迪瑞,目前在旗忠花園高爾夫俱樂部練習場內擔當教頭,她在2007年來到中國,是PGA的A級會員,在美國女性教練中曾經連續3年排名第一。比辛迪瑞更早來到上海的蘇格蘭人麥克獲得了成功,他從練習場教練開始,最後成為中國國家女隊主教練。從大賽已經延伸到高爾夫球的諸多領域,從關注大牌球員到重視青少年培養。經過20年發展,上海高爾夫運動水平在不久前的全運會上得到驗證:女隊獲團體亞軍。他們如此看中上海8屆NBA中國賽6次設擂上海晨報記者 朱俊哪天要是有了火箭式航班就好了,我們可以更多地將常規賽搬來上海。——斯特恩過去十年裡,NBA總共舉辦了8屆中國賽,有6次安排在上海。即便是2008年NBA為了雄鹿能夠在易建聯的家鄉廣東亮相而沒有安排上海站,但科比、詹姆斯、保羅領銜的美國男籃夢之隊卻在奧運會前迷你倉上海打了一場熱身賽。早在第一場中國賽在上海體育館舉辦前三年的 2001年,NBA就曾策劃過一場"星光大賽",由雷·阿倫、加里·佩頓、文·貝克、"小飛鼠"斯塔達邁爾、"大狗"羅賓遜等一干當時NBA的主打星來上海,與尚未宣佈參加選秀的姚明、剛剛進入NBA的王治郅以及胡衛東、劉煒等中國球員混編進行一場比賽,這在當時也被公認為NBA對中國市場的搶灘登陸戰,賽地就在上海萬體館,然而因為"9·11"事件的影響,該賽事後來被迫取消。不過NBA的腳步只是推遲了3年而已,2004年NBA終於下決心將季前賽搬來中國,第一場比賽仍然是上海,這當中固然有姚明和劉煒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上海的辦賽經驗和投入決心足以讓NBA托以重負。當時國內還沒有NBA級別的場館,上海體育館為了能夠順利承辦,不惜花重金改建,按照NBA的要求設置了更衣室、淋浴房、工作間等,為中國賽打響了成功的第一炮。"中國的經驗非常好,球迷支持很大。這一次我去了馬尼拉、台北,其他人去了其他城市,我們的回饋是,每個球館都賣光了,球迷都很熱情,贊助商和轉播商都很滿意。對於環球賽,我們非常滿意。當然,上海是最好的。"上周,斯特恩在出席中國賽上海站賽前新聞發佈會上表示。這個"最好的",也許有些客套的成分,但無疑,上海是令他最滿意的一站。如今的上海,擁有了梅賽德斯——奔馳中心和東方體育中心兩座國際標準的高規格體育館,幾乎不需要進行任何改造就足以達到NBA賽事的使用標準。以梅賽德斯——奔馳中心為例,該館每年承辦140多場演唱會等活動,有著充足的經驗,同時體育館的合理空間構造能夠最大程度地滿足各類品牌搭建展示區,令NBA能夠非常好地滿足贊助商和球迷的需求,同時還有餐飲、電影院和溜冰場等娛樂配套設施,令中國賽不僅僅是一場比賽,更足以打造一場豐富的娛樂秀,既貼近美國人的口味,也讓�多中國球迷眼前一亮。當然,交通上的便利也是不可忽略的。上海現在每周有110個左右的航班直飛北美地區,與紐約、洛杉磯、舊金山、芝加哥、底特律、西雅圖等美國城市均有直飛航線,幾乎涵蓋了NBA的所有重鎮。相比其他城市,上海的交通條件無疑是最為便利的。NBA總裁斯特恩表示,他還不忘和自己的接班人蕭華開玩笑,希望科技進步讓國際系列賽的旅行更輕鬆,"哪天要是有了火箭式航班就好了,我們可以更多地將常規賽搬來上海。"中國市場給NBA的饋贈也是慷慨的:湖人對勇士這場季前賽在上海短短的兩三天時間里,就有超過20個商家開展了相關活動,這些商家都需要搭載這一場僅有三個小時的比賽,將自身的商業利益最大化。而NBA對中國市場的成功開發,也讓美國另外三大體育聯盟美職棒、橄欖球和冰球豔羨不已,他們已經或正在沿著NBA的成功模式,瞄準中國市場。而為了能夠滿足贊助商和球迷的胃口,NBA也不得不將最好的球星和他們的球隊派來中國,去年是詹姆斯和韋德領銜的熱火,今年又是科比當家的湖人,都是當年NBA最為大紫大紅的超級巨星。根據美國的一項調查,目前NBA最有商業價值的球星前三位依次是詹姆斯、科比和韋德。而《hoppshype》的統計顯示,最近兩年裡中國賽來華的球星一舉包攬了NBA廣告代言的第二到第五名以及第七名,分別是手握42個廣告代言的科比(第一位是杜蘭特,66個)、40個廣告的詹姆斯、36個廣告的納什、30個廣告的韋德和29個廣告的格里芬,要讓這些球星的商業價值得到最大程度的體現,NBA選擇上海也幾乎成了必然。兩大體育品牌巨頭激戰上海灘晨報記者 甘慧自貿區建立後,環境更好,機會更多,也給我們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阿迪和耐克高層阿迪達斯與耐克是現今兩大世界體育運動品牌的巨頭,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中難分仲伯,一直從北美、歐洲"打"到了亞洲。多年前,兩家不約而同地將自己大中華區總部設在上海;後來即便是開設旗艦店,也要做隔壁鄰居,均選擇了淮海路商圈。大約一年前,全新的阿迪達斯集團中國區總部在上海揭幕,新址位於上海環貿廣場辦公大樓,總面積達17485平方米,跨越七個樓層,空間比辦公室舊址增加了20%以上,成為阿迪達斯集團中國區的心臟。阿迪搬家,耐克也沒有閑著。今年年初,耐克集團宣佈將在上海為耐克員工建造一個面積約為60萬平方英尺全新集中的大中華區總部。當時耐克集團副總裁、耐克大中華區總經理齊凱歌表示:新總部不但將全體上海員工和耐克集團旗下各品牌集中在同一區域一起工作而且使公司的辦公設施和運營能力得到提升和擴充。經歷了連續多年的高速成長期後,隨著人工成本上漲,租金、運輸等成本的上漲,以及一線市場的開拓幾近飽和,阿迪與耐克在中國的發展進入了瓶頸期,大家都面臨著轉型開拓的重任。在這個節骨眼上,阿迪與耐克不約而同的選擇�用新的總部,且依然將總部放在上海,都有著其通盤的考慮,就如同多年前將亞太區總部放在上海一樣。2003年,阿迪達斯將中國內地、香港、台灣地區的三大分支機構合併,成立了大中華區,總部設在上海。耐克的動作比阿迪還早了一步。2002年1月,耐克就把香港作為分公司併入大中華區,由耐克上海總部掌控。在大中華區總部遷至上海之後,市場也給予了兩大體育運動品牌巨頭豐厚的回報。比如說,耐克2011年第二季度的財報,耐克大中華區收入為4.82億美元,同比增長20%。從盈利情況看,耐克大中華區稅前利潤為1.74億美元,同比增長39%,是耐克全球六大市場中同比增幅最高的,遠高過24%增幅的北美市場。而阿迪達斯2012年上半年財報中,中國區銷售同比增長19%。隨著自貿區的建立,上海呈現出了更多方面的優勢。當中國以更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世界更迫切地將目光投向中國,上海無疑正開始成為世界"經濟磁場"的又一個中心:越來越多的財富要素和創新資源,奔向上海。阿迪和耐克的高層在與記者的交流中均表示,自貿區建立後,環境更好,機會更多,也給他們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目前阿迪已經構建了"通向2015之路"戰略,耐克也計劃于2014年第一季度遷入新總部,新的機遇面前,他們期待著新的發展,跨越新的高度。我們這樣舉辦比賽久事賽事總經理姜瀾一手打造F1和網球大師賽 我們有"大小怪"虧本辦賽不幹了晨報記者 黃嫣上海網球大師賽結束後不到10天,上海奧迪國際賽車場秋冬賽季這個周末就正式拉開帷幕了,將有超過四個世界頂級賽車賽事入主上海國際賽車場,一直持續到11月8日。久事賽事總經理姜瀾心情很好,"上海現在舉辦這些賽事,已經擺脫靠巨額申辦費,承擔巨額虧損的傳統模式。換句話說,從最初砸巨資要賽事的懵懂階段,已經成功過渡到了自主選擇、商業經營的良性循環。"姜瀾正在籌劃著更大膽的辦賽方式,"通過拓展國際合作和在國際商業合作中不斷提升我們的議價談判水平,我們已經基本擺脫了高成本辦賽的模式,能夠完全承擔上海國際賽車場運營維護管理的所有成本,還有一定的盈餘。"根據久事賽事的公開數據統計,預計到今年年底,將會有超過40萬觀�光臨過賽車場,而其中每年300多天頂級賽事和商業活動的滿額加入,更是讓這個原本被人質疑除F1比賽之外用處寥寥的賽道在近兩年重獲新生。無論是F1還是上海網球大師賽,它們最早來到上海,同時也經歷了最為波折的發展階段。在姜瀾看來,理性辦賽是上海之後引入頂級賽事的一個必經之路。"只要我們把中國市場的優勢和我們引進賽事的迫切心情結合在一起,良性平衡雙方的利益關係,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能最大幅度地降低引進成本,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自然就更大。"姜瀾說,上海吸引賽事的前提條件不是因為我們只會撒錢,而是良性的運轉環境。比如說即將到來的國際賽車場秋冬賽季,吸引了包括世界耐力錦標賽這樣的頂級賽事加入。"坦白地說,這項賽事在勒芒已經擁有超過80年的歷史,在他們看來,世界耐力錦標賽是朝南坐的。但這次,我們沒有讓步,雙方經過長期的談判和交鋒,最後形成了彼此合作辦賽這樣的模式。當然,中國市場的吸引力是我們談判過程中當仁不讓的法寶。"越來越多的頂級體育賽事在上海舉辦,對於上海第三產業、經濟社會的發展也有推動作用。擺脫了初期砸錢辦賽的簡單階段,上海需要在引入頂級賽事和吸納商業投資方面做到最大利益的平衡,"改變思路是現在承辦頂級賽事的絕對前提,我們必須打好手上的優勢牌。"姜瀾說,"我們必須讓國際賽事知道,這裡市場前景廣闊,我們手里有'大小怪'。"文件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