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7日 星期日

大慶高新區:產城融合是轉型方向

  高新區的發展已經走到了新的歷史節點,文件倉在政策效應遞減的趨勢下,如今的高新區已不能依靠政策推動發展,在未來,高新區應該如何繼續擔當區域"領頭羊"的作用,繼續創新保持活力和競爭力?  近日,在大慶高新區聯合中國經營報社、王志綱工作室北京戰略中心聯合舉辦的"大慶高新區產業升級和發展路徑研討會"上,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經營報社社長金碚,以及王志綱工作室北京研究院執行院長任國剛、中國社科院環境和城市研究所副所長魏後凱、中國人民大學區域與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孫久文、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產業組織室主任劉戒驕給出了自己的建議。轉型方向:產城融合的第三代園區  《中國經營報》:大慶油田世界聞名,大慶精神全國皆知。但已成為資源枯竭型城市的大慶,面臨著轉型發展之痛,特別是在大慶工業比重中占據了50%以上份額的大慶高新區的轉型,更是重中之重。在政策效應逐漸遞減的趨勢下,高新區應該怎樣繼續保持創新能力和活力,在當前,大慶高新區應該選擇一條怎樣的轉型發展之路?  金碚:產業發展園區化是很多國家都有的共性,但像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非常有意識地運用園區(高新區、經開區等一系列開發區)的手段發展產業,在全世界獨一無二。在中國,園區化有兩個重要作用,一是實現中國產業發展的突破和升級,二是各種各樣的園區通過長時期的試點,在市場機制、體制構件上,在對外開放政策上謀求突破,也就是先行先試。  大慶高新區是我國最為典型的國家級高新區之一,一開始是石油管理局,當時是政企合一,這個比較有效;但經過一段時間以後,政企分開了,在這個過程中又釋放了發展活力;目前,大慶高新區越來越大,將來會怎樣?我覺得要通過營造公平的市場環境,從而實現持續性的創新,並考慮塑造自身的宜居、社會保障等功能,使之成為產城融合的城市功能區。  任國剛:大慶高新區要從一個傳統的工業城區轉變為一個現代化、國際化的城市示範區。  我認為兩個方面非常重要,一是產城融合發展,今天全中國的高新區、經開區以及所有城市都面臨著這個課題;二是文化升級,為什麼要把文化升級單獨列出來?因為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是這個城市的靈魂,在鐵人時代,大慶的所有創業、創新都是向自然、向地下要資源,未來應該怎麼辦?我認為下一步發展方向和目標應該在這裡反過來,實際上是要以人為本,向人的大腦要事業,這將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這樣的創新才是連續性的,也可能是顛覆性的。  孫久文:國內針對開發區有些比較成型的理論,大體上可將開發區分為三個階段,當某一代開發區發展到一定程度,就要向下一代轉化、演進、升級,這是必然趨勢,目前演進方向是第三代開發區。因此對於高新區的轉型發展,我認為具有一定必然性,已經到了需要轉型的階段。  從國內高新區轉型升級的經驗來看,應該設置五個目標:一是通過轉型升級實現經濟實力的進一步增強;二是產業結構從從過去相對較低的層次向較高的層次轉換;三是發展動力以及機制的進一步變化;四是城市化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五是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魏後凱:經過多年探索,大慶高新區在全國樹立了"以高新區為載體,依靠創新驅動推進、促進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典範,目前已經初步實現"三化",即適度的產業多元化、再工業化、生態化,創造出一種"大慶經驗",即依靠高新區推動整個城市、區域經濟發展的經驗,也為資源型城市轉型提供了一種新路徑。  未來,面積超過600平方公里的大慶高新區肯定是現代化新城區,裡面包括了很多不同類型的產業園區和很多不同的功能區,轉型之路肯定是要推進產城融合,建設生態型、復合型的新城區。產業園區和城市功能區的融合,其實是一種互動關係,產業存倉區是城市的一部分,是城市發展、城市擴張的一個載體,就是一種"雞生蛋、蛋生雞"的關係。產業選擇:連續性創新與顛覆性創新並舉  《中國經營報》:產城融合發展已經成為城市功能區建設的主流趨勢,大慶高新區也將走向這條道路。不過,對於長期以來"石化產業一柱擎天"的大慶來說,應該如何在產業轉型發展方面確立自己的路徑?  金碚:大慶如何走出特色發展之路?關鍵在於創新。而在創新過程中,有兩個極端,一個是立足于原有基礎,進行連續性創新。對於大慶來說,就是要立足于上世紀50年代以來大慶已經形成的石油石化產業基礎進行創新。一個是顛覆性創新,原來的產業不要了,或者根本沒法生存了,譬如電腦的發展基本上消滅了打字機,電腦相對於打字機來說就是顛覆性創新。我認為,大慶應該走一條務實道路,在搞高新技術產業的過程中,不能完全脫離原來的產業,既要追求連續性創新,又要具備顛覆性創新的思維。  劉戒驕:大慶應該形成一個新型的產業體系,需要以下幾個轉變:一是大慶產業整體要從以採掘業為主轉向以製造業為主轉變;二是要從石油化工為主向非石油化工為主的轉變;三是發展要從連續性的創新向顛覆性的創新進行轉變;四是新型產業體系要以製造為主向製造研發和服務協同發展轉變,從單純的製造向製造、研發和服務協同發展;五是高新技術產業集群要向創新型產業集群轉變。  任國剛:大慶高新區應該著重培育3至5條在全國、全球有影響力的主導產業的產業鏈,並且控制關鍵環節,甩出沒有優勢的環節,以現有的條件和能力在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工業走廊的發引領、帶動、示範、標杆作用。  孫久文:作為高新區,將高新技術產業作為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大慶這個城市具有石油資源的基礎,馬上放棄這些基礎,也會影響城市發展的連續性,因此應該把高新技術產業作為未來發展方向,採取漸進模式,逐步替代原有的資源型產業,這樣會更加穩妥一些。驅動力:公平競爭搞活經濟  《中國經營報》:大慶轉型發展的背景之一就是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在此過程中,大慶應該如何在整個區域找准定位,甚至引領整個區域的發展?  金碚:十八屆三中全會還沒有開,但是趨勢已經存在了,方向也有了,按照政策語言來講,就是建立全國統一市場,這就意味著對政策的依賴性必須逐步減小,通過公平競爭搞活經濟。在這種背景下,國家級高新區應該如何在一個區域之內轉型發展?就是要越來越少地依賴于特色政策、特殊優惠,培育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並以這種方式促進企業技術進步,更有效地配置資源要素等。  魏後凱:對於整個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工業走廊來說,大慶高新區現在有條件、也有能力祈禱引領、帶動、示範作用,但大慶高新區要想承擔引領、帶動、示範大慶乃至哈大齊工業走廊的任務,首先要解決管理體制的問題,現在大慶高新區是管委會體制,下面有高新區、開發區,未來可能有保稅區、出口加工區等,下一步應該走向"多區合一"的行政區。  其次需要在哈大齊工業走量構建一體化的產業鏈,產業鏈是開放的,不是在大慶建立一個完整的、封閉的產業鏈,更不是說在大慶高新區建立一個完整的、封閉的產業鏈,而是立足于將一些關鍵環節控制住,同時把一些沒有優勢的環節甩出去,培育有全國、有世界影響的產業鏈。  孫久文:現在進行任何發展目標的設定,都要依據國家發展的背景,如果再像十多年前一樣,強調所謂的"率先發展、傾斜發展"的思路和想法,都已經不太現實了。在此背景下,今後的對外開放、對內開放、區域合作將會越來越多。以大慶高新區為例,未來加快發展的動力可能會來自于大慶市的一體化發展、協調發展,也可能來自東北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造、城市改造的協調發展力量。儲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