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8日 星期日

排隊經濟的重與輕

數日前碰到一位經濟專家,新蒲崗迷你倉也是相識十多年的老朋友,聊起中秋國慶的事,他笑曰,今年中央的規定好像很有效,到今朝為止我還沒收到一張月餅券呢,不過以前有券的話,我也是送人的。聽後有點感慨,月餅本是節令食品,寄托著中秋團圓、和美幸福的情感,怎麼就變成功能異化的東西了呢?薄薄一張月餅券究竟是從何時起慢慢沉重起來的,也無從考證,只是這些年,每到此時,人們似已見慣黃牛的"熱情圍堵",現在突然間冷清下來,倒讓不少人一時間忘記了中秋已近在眼前。一紙"節儉令"的市場效果是立竿見影的:買散裝月餅的多了,買禮盒包裝的少了;拎經典傳統版的多了,選豪華不實型的少了;延續多年的領月餅長隊不見了,排隊買些自家吃的倒不少。商家的改變也立竿見影:月餅廣告中多了"親民"的詞匯;食品商店那些月餅櫃台,擺在醒目處的多是"簡約"扮相,包裝繁雜的禮盒大多被放在櫃台下面,有人問起,營業員才會拿出來,而消費者也是問的多買的少。當然,雖說是月餅小年,mini storage隊現象還是有,有的還真是"長龍"。用經濟眼光看,排隊是供不應求的必然選擇,總體上能使綜合效率提高,使消費秩序穩固,對社會經濟的有序發展是有幫助的。而今,因為某些規則而被擠出虛華的泡沫,排隊經濟自然也更體現真實的消費力,它產生的是沒有水分的增加值,是我們最需要的GDP。這樣的排隊經濟,從"重資產"轉向"輕資產",可以"輕裝上陣",不必再背負多餘的功能。曾經的沉重,讓"月餅"不堪重負,功能越來越異化,包裝越來越奢華,內涵越來越空洞,最終變成流轉的工具。 "以前只顧著弄月餅票忙進忙出,也沒和家人好好過過中秋,這兩天生意清淡,倒是想起了曾被忽略的東西。 "有黃牛這樣感嘆,聽後甚喜。在筆者看來,中央要剎的是不正之風而非正常的禮尚往來,月餅生產企業大可不必憂心忡忡。就長遠來看,中秋回歸真實樸素,排隊買月餅從心而願,為自己,為家人,為朋友,那麼排隊經濟就能真正為社會創造增值效應,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會變得更加親切。self storag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