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3日 星期二
健康生活觀念日濃 綠色食品細分領域“藍海”漸顯
□本報記者 馬慶圓消費者對健康生活的日益關注,存倉為綠色健康食品行業帶來商機,近年來諸多專業農副產品電子商務經銷商紛紛"試水"。在食品安全監管體系日益完善的同時,第三方食品安全檢測機構也開始嘗試提供多樣化服務。市場人士指出,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備受各方重視,農產品這一傳統行業有望在檢測規範化、銷售網絡化、服務多樣化的過程中煥發新機。綠色食品受捧"農家菜、走地雞、土雞蛋,這些過去司空見慣的農產品,現在不但要花高價購買,關鍵是花了大價錢也不能保證是放心產品。"在消費者劉女士看來,一方面,物質生活的豐富讓居民家庭對食品安全的重視程度大幅提高;另一方面,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也不時撩撥著消費者的神經。事實上,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綠色消費需求也在不斷增加。阿里研究中心發佈的《農產品電子商務白皮書(2012)》顯示,從國際上看,日本有91.6%的消費者對有機蔬菜感興趣,77%的美國人和40%的歐洲人喜愛綠色食品。在國內市場,綠色食品也受到廣泛歡迎,一項對北京、上海兩個城市的調查表明,超過80%的消費者寧肯花高價,也願意購買綠色食品。尤其是食品安全屢屢暴露出問題,人們的食品安全意識進一步增強,綠色食品漸成消費主流。與此同時,在網絡化的推動下,農產品電子商務正風生水起。根據阿里巴巴集團研究中心測算,2013年阿里各平台農產品銷售額將達到500億元,2014年有望邁上1000億元台階,這相當于2008年淘寶全網交易額。據測算,2013年幾乎全品類的農產品都將迎來較高速度的增長,其中新鮮水果、海鮮水產、南北幹貨、新鮮蔬菜等產品增幅將超過300%。第三方檢測探索經營模式無論是傳統農批市場,還是網絡銷售商,想要做好綠色健康食品經營,食品安全認證是必須考慮的問題。網絡銷售農產品,因為食品安全認證手續繁瑣、認證費用高,讓經銷商望而卻步,而安全認證的缺失又帶來了潛在的風險。業內人士介紹,食品安全檢測在國外多由第三方機構參與;國內現在主要還是依靠事業單位性質的監測機構。"我國第三方機構起步較晚,規模較小;同時,相較于事業單位性質檢測機構,目前第三方檢測機構收費較高。"但正如《國家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十二五"規劃》中所指出的,"我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工作起步較晚,風險監測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監測網點數量、監測範圍、監測技術機構數量和能力等與實際需要仍有較大差距"。引入更為市場化的第三方食品安全檢測機構,一定程度上可為提升我國食品安全檢驗檢測能力做出有益嘗試。據瞭解,作為國內領先的農產品批發市場經營管理企業,農產品(000061)開創了國內農產品批發市場引進第三方實自存倉室獨立開展食品安全檢測的先河。公司與商務部流通產業促進中心合作推進深圳海吉星農產品檢測科技中心有限公司(簡稱"海吉星檢測")的檢測業務。2012年5月海吉星檢測獲得廣東省認監委頒發的CMA證書,2012年7月獲得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頒發CNAS證書。海吉星檢測已具有合法的檢測機構身份,可對外出具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檢測報告。"只要拿手機掃一下二維碼,同批次產品的檢驗報告就能馬上顯示出來了。"海吉星檢測總經理陳高明介紹,通過自主研發,目前該中心可以一次性對單個樣品中的上百項指標進行檢測,大大提升了檢測效率。同時,依托二維碼技術,消費者可以通過智能手機便捷地查詢所購食品的檢測報告。與傳統的食品檢測按指標項目收費不同,第三方檢測機構開始探索多樣化經營模式。"我們與一些大型企業合作,對其食堂的食材進行第三方檢測,保障了員工的用餐安全;我們也同部分餐飲企業開展合作,在相關檢測合格後,允許他們使用我們的檢測合格標識。"陳高明表示,通過與企業客戶展開長期合作,可以在提高食品安全的同時,大幅降低綜合檢測費用支出。生鮮農超網絡化瓶頸待解在食品安全備受重視的同時,生鮮農產品網絡銷售如火如荼。據瞭解,從事農產品電子商務首先要解決物流交通;另外,由於生鮮農產品的特殊屬性,加快建設以冷藏和低溫倉儲運輸為主的農產品冷鏈系統,對開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同樣重要。資料顯示,在北美90%農產品使用冷鏈物流,歐洲這一比例為60%,而中國只有18%。由於在物流配送方面擁有較強優勢。依穀網、菜管家、電果網、土里土氣等專業農產品電子商務銷售平台近年來異軍突起。依穀網CEO鐘瓊英介紹,公司食材來自經過嚴格審核的合作基地,以特色、時令、中高端類型為主。產品配送端採取自建物流的方式進行。鐘瓊英表示,依穀網產品檢測除了嚴格的供應商資質審核,加入了第三方實驗室的質檢要求,並且在公司內部不斷強化安全生產的理念,多個環節把控食品的安全性,通過建立食品安全體系,能夠保證快速地對上架商品進行溯源。然而,專業的農副產品電子商務經銷商在努力為消費者解決"菜籃子"問題的同時,卻由於成本、市場培育等問題,商業價值尚未凸顯。以依穀網為例,作為農產品(000061)旗下公司,該公司自2011年成立以來淨利潤連續兩年為負。鐘瓊英表示,依穀網目前的虧損主要是在物流配送端,為了保證生鮮食材的全程冷鏈配送,所耗費的物流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未來希望通過更多小型的物流節點、社區運作的方式來解決物流問題,預計在2013年可實現收支平衡。"培養用戶的習慣應該是現有平台的首要任務,依穀網將結合自身的優勢,繼續做好深圳本土農產品電商的第一品牌。"迷你倉新蒲崗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