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31日 星期三
台灣經濟逃出生天
台灣經濟傳來喜訊,迷你倉 第二季GDP 按季增長2.4%,較首季的萎縮2.8%有大幅改善,更遠遠勝過市場預期。但三頭馬車,工業進一步放緩,投資更顯著萎縮,只剩下消費一枝獨撐,主要來自陸客自由行。現時的台灣經濟,就像2003 年的香港,找不到方向,看不到前景,全望「自由行」打救。台灣行政院公布,次季GDP 按年增長2.3%,較首季加速0.6 個百分點。按季計算, 更由首季萎縮2.8%,大幅扭轉至增長2.4%,前後相差5.2 個百分點,為長期低沉的台灣經濟帶來一陣驚喜。但細看次季經濟數據,卻未可太過樂觀。其中,工業增速由首季的1.5%,進一步放緩至1.2%,顯示傳統優勢的科技及化工工業,仍未見復蘇�象。2010 年台灣工業增速仍高達25%,2011 年放緩至6%,去年只得1%。此外,包含政府及民間投資的資本形成總額,繼過去兩年分別萎縮7.5%和4.5%,今年首季曾有過小陽春, 按年大增10% , 一度帶來憧憬。但次季再陷衰退,按年萎縮3% ,顯示首季只是跌到谷底的「死貓彈」,未足形成復蘇趨勢。工業和投資兩架馬車同步放緩,經濟增長卻仍文件倉來驚喜,只因民間消費意外地強勁,由首季僅增長0.3% ,加速至1.6%,扭轉了持續四年的放緩勢頭。但台灣整體經濟和主要產業都仍疲弱,消費的強勁顯然並非來自內部動力。大陸自2011 年開放北京、上海和廈門赴台自由行,再於去年和今年兩次擴大,現已覆蓋26 個大城市。據台灣交通部統計,直到2009 年,日本仍是最大客源,但之後陸客如火箭飆升【圖】,至去年已是日本客的一倍,更多過日本和東南亞旅客的總和。今年首5 個月,陸客進一步大增12.4%,勢頭肯定會持續。但整體來說,去年訪台陸客仍僅259 萬人,僅及內地訪港過夜客量的五分之一,卻已明顯帶旺台灣的旅遊、餐飲和消費市道。可以預期,陸客肯定會持續急增,帶動台灣經濟漸見起色,次季的GDP 驚喜,只是這個趨勢的開端。台灣比起本港有不少優勢,一來幅員廣闊,南北景點多元化,理論上可以容納更多陸客。二來漁農豐阜,地價便宜,紓緩陸客帶來的通脹壓力。但有別於本港只是特區,台灣的政治地位特殊,在經濟倚賴大陸之下,如何保持政治的獨立,是台灣當局和民間都不得不面對的難題。高天佑tyko@hkej.com存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