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8日 星期日
息爭鬥再攜手將機遇變黃金
HKGolden50剛剛度過兩歲生日。若兩年多前我們跟大家打賭,mini storage在歐洲連年衰退、美國打了QE1 強心針後也要多加兩針、日本需要把貨幣貶值兩成來停止經濟陸沉、連中國也不能保八、全球經濟哀鴻遍野下,香港仍可創造高增長、締造史上最多人就業的紀錄、家庭收入中位數大升兩成多、綜援受助人數下跌13%,庫房年年有巨額盈餘,相信大家都會覺得我們是瘋子,並下注對家。如今,各項數據及事實皆證明,我們是對的一方。 儘管準確預測了香港黃金五年(2010 至2014 年)盛世,我們非但不能開懷慶祝,反而心情更加沉重,因為香港既然已通過全球衰退的壓力測試,證明我們正在享受一生人一次的結構性增長期,百毒不侵,可是我們卻不思進取,沒有把握黃金五年的機遇,大力建設經濟及社會,增加容量及質素。 在絕好的社會和經濟數據下,我們再沒有藉口不建設,為香港最好的黃金五十年鋪路,否則,若香港錯過躍升為國際都會的時機而陷入長期衰落,這代香港人將難辭其咎(culpable)──不但辜負了上一代的辛苦耕耘,也抹煞了下一代的事業前途和發展空間。 黃金五年經濟民生同受惠 先重溫一下數據:過去三年很多數字都已經客觀印證,香港正經歷全世界成熟經濟體獨一無二的「第二次高增長期」:黃金五年中,香港平均名義GDP 增長高達8%,遠超回歸首14 年平均的2.1%;政府所收的利得稅、薪俸稅年年創歷史新高,反映市道興旺,將為庫房帶來3500 億元的巨額盈餘,足夠興建50 間瑪麗醫院或50所科技大學。 香港總零售額在1997 年高峰後,足足等了十一年才能在2007 年回到同一水平。但到了黃金五年首三年(2010 至2012 年),零售額已上升了共63%;任何發達國家在全球經濟不景下,錄得6% 零售增長已是萬幸,遑論63%? 黃金五年盛世主要由零售、旅遊等聘用較多低學歷、低技術的服務行業帶動,意味�不單止銀行家和富商受益,連酒店房務員、酒樓侍應、美容從業員、導遊、化妝品銷售員、保安員都可升職加薪,社會各階層均感受到繁榮成果,人人得益的「包容發展」(inclusive growth)─這個經濟、社會學家討論多年、夢寐以求的「Holy Grail」,環顧全球,首次在香港這塊福地扎根。 事實上,黃金五年的首三年內,香港的總就業人數屢創新高,短短24 個月間,就業人數增加約5%,增長速度比八九十年代幾乎快上一倍。 值得注意的是,這5%不是由1981 年的「low base」240 萬就業人口中增加,而是從史上最多就業人口的350萬基數上,再增加5%!正如香港的總零售額一樣,是有史以來最大基數之上的最快增長(fastest growth on highest base)【圖1】。 與此同時,黃金五年為服務業帶來強勁需求,不但在短時間內創造大量職位,亦為市民帶來真正的收入增長。2000 年,全港每月住戶入息中位數約為17500 元;到2009 年末,入息中位數卻依然原地踏步在此水平,真正的「十年如一」;黃金五年卻帶來突破,2013 年初入息中位數已升至22000 元,增幅達25%【圖2】。中位數的上升,顯示入息改善並不是集中在收入最高的一小撮人身上,而是實實在在的「人人有薪加」。我們很高興看到的是,數字說明基層尤其受惠。 隨�就業人數及收入顯著增加,領取綜援的個案數字在過去三年大幅減少了13%。這正是政府過去十五年一直想協助改善他們生活的一群,但始終不成功。學歷和技術相對較低的工作人口,如今卻受惠黃金五年的就業增長,得以找到工作,自力更生!就業帶來的收入有數據可尋,他們由倚賴政府過活,變成對社會有正面貢獻的成員,重拾尊嚴和自信,絕非金錢可以衡量。試想想有數萬名小孩,當老師、同學問及他們家人的工作是什麼的時候,他們毋須再慚愧迴避,而是自信、高興地說: 「爸爸(或媽媽)是個勤力的*** ,天天努力工作養家!」 軟硬件雙樽頸有待解決 不過,要創造更多職位,讓更多人自力更生,向上流動,先決條件就是要有更大的「殼」。香港的服務業佔生產總值93%,差不多全民從事服務業(OECD 只有約七成)。而所有服務業都是在室內進行,需要醫院、寫字樓、學校、商場和酒店,所以要香港經濟增長,便要多建硬件。 外國的經濟增長則未必需要「一對一」硬件配搭,如巴西需要的可能只是開墾多些農田耕地,而不需要建造酒店商場。 但偏偏當香港的總零售額在三年間飆升63%的時期,零售樓面面積只增加了1%,差距達62%!商場租金自然在三年內大升70%,引致百物騰貴。套用天文台術語,若供求趨勢按現時途徑移動,三年後零售業供求增長的差距將高達161% ,通脹對民生影響將更大【圖3】。 酒店供不應求的情況也不遑多讓。黃金五年首三年訪港旅客共增加了64%,但同期酒店房間數目卻只輕微增加8%,供不應求的差距達56%。以同樣方法推算,到2015 年,酒店業供不應求的差距將擴大至154%【圖4】!現時香港的三星級酒店,房租已是五星級價錢,不斷趕客。酒店業肯定是香港最重要的「戰略性行業」,外國客人可能會因酒店爆滿而不能來港開會、簽訂合約,又或是品嘗美食……各行各業皆會因房間短缺而少了顧客。 租金持續上升,影響層面已擴散至全港700 萬人。舉例說,我們吃的叉燒飯價錢中有約兩成是租金。當商場、舖位不足導致商業租金上升三成,叉燒飯便要加價6%,因此,黃金五年帶來的機遇不但是「全港共享」,但假如處理不當的話,其威脅與風險同樣是「全民受害」的。每年5%至6%的通脹,在黃金五年會把長者們的「棺材本」鯨吞近三成。對於飽經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洗禮,以愚公移山般的辛勞為香港開山劈石的偉大上一代而言,任由通脹蠶食他們得以安享晚年的老本,甚至要「重出江湖」拾紙皮糊口,肯定是社會最大的不公義,我們絕不可讓此事發生。 閉關鎖港= 自毀長城 面對服務業硬件不足的情況,我們又可否以限制需求──亦即限制顧客──的方式解決?如早前政府推出「限奶令」般,我們又應否乾脆減少自由行人數,以閉關的方式來解決硬件問題? 不要忘記,以上提及香港有史以來最高速的就業增長以及強勁的收入,都必須倚賴外來的需求。舉例說,假如要在提供大量低技術職位的飲食業創self storage10%增長,好讓從業員能享10%的工資提升,總不能要求港人每年多吃10%食物!要創職創富,增加社會流動,必須透過吸引各地的顧客,否則700 萬人的香港只能「塘水滾塘魚」,像2000至2010年般發展毫無寸進,呆滯十年。 面對外來顧客需求大得要「搶」奶粉、尿片、學位、床位,正本清源的方法理應是大增硬件供應,把服務業的餅做大做好,而非限制需求、故步自封。若我們的服務業繼續因軟硬件供應不足而愈來愈貴、質素愈來愈差,客人們大可離棄香港,選擇區內虎視眈眈的強敵:新加坡、前海 、上海或橫琴…… 客人一旦被趕走變成人家的熟客,便很難使他們回心轉意!新加坡積極進取,部署一系列針對性的建設,如新商業區、新酒店、新旅遊景點,在我們不足之處重點狙擊,甚至在港人排斥內地時,新加坡已和50 年老敵人馬來西亞重修舊好,合力發展面積等於兩個香港的經濟特區Iskandar;前海毗鄰的橫琴正興建一個面積超過香港迪士尼3 倍的主題樂園,力求搶奪香港旅客;前海將提供相當於5 個中環的寫字樓供應,吸引飽受香港昂貴租金之苦的中外企業……大家不要忘記快將落成的港珠澳大橋既可引客到,其實亦可引客走,人家已積極建成橋頭經濟,我們卻仍只有橋頭,如再不奮力追趕,便可能把機遇全盤拱手相讓。 喪失的機遇可能不會即時反映在GDP 和財政盈餘之上,但對香港的長遠影響則更為深遠,因為流失的將會是我們學歷最高、見識最廣的80 後的事業發展機會。 不增建硬件,酒店管理的畢業生將沒新酒店管理;就讀基金管理的將沒新寫字樓上班;讀醫科的沒有新醫院工作……別忘記香港理大的酒店管理系全球排名第二,香港的醫療系統水平也名列世界前茅,我們真的忍心讓這些可擔當將來社會棟樑的頂尖人才,被迫隨商機和就業機會移居他鄉? 至於HKGolden50 對解決軟硬件雙樽頸(twin bottlenecks)的建議方法,如擴充醫療系統、增加教育和在職人士培訓的投放和增建商業硬件等,讀者們可詳閱我們過往在《信報》的數篇報告和上載在我們網站的研究報告《如何為我們的將來投資一千億》。 拒絕「三化」重拾信心 香港各種服務業如醫療、文化、教育、零售統統有龐大需求,政府、私人資金充裕,這兩點均是需求疲弱的西方國家羨慕不已的;但我們的問題卻在於有力無心;近年香港人彷佛忘記了以往凡事奮發打拚的can-do spirit, 受政治氛圍的影響, 由can-do 變了can't do,社會中出現了「三化」的風氣:矮化、醜化、內向化。 矮化的例子是安達臣道新發展區,在極少人反對下,三個太古城面積的地塊,計劃人口卻只有一個太古城,社會及各機構沒有盡用香港資源的潛力。 醜化,則是指對人不對事的政治風氣,大家愛把小事無限放大,使現在市民說話時也要小心,深怕會被聲討、跟蹤、醜化。 至於內向化,便是對香港本身的長處視而不見,對外來機遇卻加以抗拒,凡事總擔心香港會被「大陸化」。 其實,這是杞人憂天、對香港價值觀沒信心的表現。價值觀本身有高低之分,良禽擇木而棲,人們在價值觀上也是「擇優而學」。已有近40%香港人生於內地,但看不到大陸化……回歸十數年,來港的80 萬新移民中,還有多少會每天追看CCTV 或廣東的電視台?恐怕寥寥可數,但收看TVB 的深圳居民卻很多! 事實上,我們近年看到的不是香港被大陸化,而是鄰近香港的廣東被香港化:深圳前海發展區計劃設立類似ICAC 的反貪部門;汕尾烏坎事件反映廣東人民維權思想興起 …… 香港非但沒有因內地旅客的到臨而變得大陸化,反而因此更加國際化。多了大陸旅客,香港不但多了金舖、鐘表舖,也多了Apple Store、誠品書店、Forever 21、甚至比利時的朱古力店等各行各業的著名品牌紛紛落戶,讓香港人(high tech 人、文化人、年輕人等)有更多的選擇;連Art Basel 也亦認同香港是亞洲最自由城市的優勢而選址香港。沒有來自內地的旅客和需求,上述種種相信都不會在香港出現,香港也沒有可能成為一個全球最美好事物�聚的國際都會。 我們除了要對香港價值觀、制度有信心,更重要是重拾香港同舟共濟的核心價值─1945 至1950 年香港人口由60 萬暴增3倍至240 萬,儘管基建、房屋嚴重短缺,市民生活環境惡劣,卻沒有排斥新移民,反而互助體諒扶持,協助他們融入社會。 今天的香港,卻有業主因自己物業的景觀受影響,反對在家園旁興建新住宅;也有大學生因校園海景被阻而反對填海計劃。大家應該記得,我們這一代之所以有容身之所,正正有賴於上一代人的同舟共濟,讓我們遮擋他們單位視野。 大家在處理日前鬧哄哄的東北發展計劃時,應謹記這同舟共濟的香港核心精神──東北發展影響了約千多戶原居民,但將來卻可為6 萬戶人提供安樂窩;相信那千多戶人若想起未來受益的數以萬計青年人、等待上樓的�房戶,大部分都會肯接受自己一點點的不方便來成全別人的幸福(當然政府會盡量補償他們);未來受益的6 萬戶居民也必定會無限感激這千多戶人的偉大犧牲。 機會不等人,現在是撥亂反正的時候。 我們必須丟棄故步自封的思維,重拾以往外向、積極進取的打拚精神,全民同舟共濟合力支持香港發展。 「There is no stopping Hong Kong except Hong Kong itself」,香港最大的敵人只會是港人自己的心魔;我們希望香港人不要辜負時代、不要辜負香港,一起加緊利用黃金五年這一生人只有一次的機會,重新建設我們發展了170 年仍未令香港人稱心滿意的家園,使香港重新成為外人羨募、港人自豪的21世紀國際都會。 62% 當香港的總零售額在三年間飆升63%的時期,零售樓面面積只增加了1%,差距達62%! 商場租金自然在三年內大升70%……若供求趨勢按現時途徑移動,三年後零售業供求增長的差距將高達161%,通脹對民生影響將更大。 HKGolden50(香港黃金五十)為一獨立非牟利非政治研究組織,由九名香港普通家庭長大的八十後研究員加上資深分析員林奮強於2011 年夏天成立,旨在以客觀事實和數據喚起各階層關注香港面對的挑戰和困難,推動公共政策,使香港更上一層樓。 HKGolden50 迷你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