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6日 星期四
珍惜銀行信用價值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楊再平
最近我好像走到哪一個電梯里都看到人人貸的廣告,自存倉就是你有錢,找投資項目,或有項目,找資金,我有信息,可安排你們直接借貸。聯想到最近有關互聯網金融的熱烈討論,更聯想到比爾·蓋茨"傳統商業銀行可能成為21世紀一群恐龍"的說法,還聯想到早前業界普遍關注的金融脫媒趨勢,作為中國銀行業協會的專職副會長,在思考這個問題:銀行業真的會被�多"不速之客"或"搶食者"取代嗎?我深思熟慮後的結論是:"未必"。因為類似人人貸,甚至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其發展有一個"信用瓶頸",那就是,多數人群是風險厭惡型的,他們更願意當甩手掌櫃,而又能保本加相對確定的利息收入。"銀行信用"正是這樣一種信用形式,多數風險厭惡者人群更願意選擇銀行信用形式。從金融發展歷史看,直接信用或直接融資出現在先,比如商業信用,比如借貸資本家與職能資本家直接借貸,後來都被銀行為中介的間接信用取代了。因為銀行信用更能滿足多數風險厭惡者人群的意願,從而更能集中零散閑置貨幣資金,更能實現資金的跨時空交易。正如馬克思所描述的:"銀行家把借貸貨幣資本大量集中在自己手中,以致與產業資本家和商業資本家相對立,不是單個的貨幣貸出者,而是作為所有貸出者的代表的銀行家。銀行家成了貨幣資本的總管理人。另一方面,由於他們為整個商業界而借款,他們也把借入者集中起來,與所有貸出者相對立。銀行一方面代表貨幣資本的集中,貸出者的集中,另一方面代表借入者的集中。"再往後發展,作為"普通中介人"的銀行還成了"萬能的統治者"。這就是銀行信用的價值。正因為這樣,國際上巴塞爾有效銀行監管25條核心原則要求嚴格控制"銀行"一詞的使用,我國的商業銀行法規定,未經批准,任何單位不得在名稱中使用"銀行"字樣。銀行信用又是怎樣煉成的呢?首先是對存款人或類存款人高度負責,讓他們安心當甩手掌櫃。這一責任缺失嚴重者就將破產。英文破產bankruptcy一詞就出自早期銀行。銀行一詞來自意大利文,banco,長板凳,那時的銀行家都搬個長板凳到碼頭為來往商人做貨幣兌換及存貸服務,但若對存款人嚴重失責,其長板凳就會被砸,bankruptcy就是長板凳被砸,當事人就失去做銀行的資格。對存款人高度負責 ,這一點,猶如空氣,有它時,不覺得重要,沒它時,就極其重要。不久前的塞浦路斯銀行危機,可謂哭爹喊娘。再早點的阿根廷銀行危機,引發打砸搶,所以2009 年我去阿根廷工作訪問還看到當年打砸銀行的塗鴉,而滿大街的銀行廣告是巨幅睡美人高枕無憂,文字是"錢存本行保證能按約定支取本息"。其次是審慎經營其吸收到的資金,把恰當的資金貸給恰當的機迷你倉出租、個人及項目,按大數定律做長短期限搭配,否則就負不了上述責任而bankruptcy。正如美國學者馬丁·梅耶在其《大銀行家》一書中所描述的:"如果說冒險是商業的生命,謹慎甚至是膽小則是銀行的生命。芝加哥北方信托公司老闆SolomonSmith每個工作日不論天氣如何,都帶著一把雨傘上班,森林湖地區的婦女,看見他在一個大晴天依然帶著一把雨傘向火車站走去,她們就說:'看啊,他的那家銀行經營一定十分穩健。'甚至很多貴小姐們願意嫁給銀行家,不是因為他們有錢,而是因為他們比其他商人都要可靠,他們給人最大限度的安全感。"其三是管控風險的主觀能力。因為銀行信用的基本屬性就在於存款人幾乎不承擔任何風險,銀行幾乎承擔全部風險,因此銀行必須善於管控風險。從某種意義講,銀行業就是承擔從而必須善於管控風險的行業,銀行家的核心職業技能就在於管控風險。其四是要有抵禦、吸收和處置風險的客觀能力。比如資本充足率、撥備覆蓋率要求。本次國際金融危機之後,國際銀行業監管又要求銀行訂立"生前遺囑",即銀行要擬定計劃,說明萬一在最嚴重的危機時刻無力償債,他們將 怎樣處理,是分拆、清算還是出售業務。根據美國《多德-弗蘭克法案》,資產超過2500億美元的總計100多家金融機構均需提交"生前遺囑"。我國招商銀行剛發佈公告稱,該行董事會全票審議通過了《關於授權高級管理層成員批准及簽署"生前遺囑"的議案》,開了國內銀行業"生前遺囑"之先河。而在我國可預見的未來,做真、堅守銀行信用並不容易,面臨諸多新挑戰。一是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推進,市場決定性作用強化,銀行信用背後國家信用必將弱化和淡化,這意味著銀行必須努力打造純銀行信用,否則其生存理由就將喪失。二是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銀行業競爭加劇,一方面對存款人的信用承諾提高,另一方面對優質貸款人的利率降低,對高風險貸款客戶高利率有可能引致逆向選擇風險,即高利率資金用于高風險項目,諸多複雜因素或多或少將弱化銀行履行"銀行信用"的能力。三是隨著金融業混業或綜合經營的發展,交叉產品日益增多,銀行信用與非銀行信用混淆,很可能造成銀行信用擴大化,當風險暴露顯現時,要求銀行按銀行信用兌現的壓力可能讓銀行不堪承受。四是隨著資本市場及其他直接融資以及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存款分流或搬家增加,確實會壓縮銀行信用的生存空間。但只要我們珍惜銀行信用的價值,同時也採用互聯網等先進信息技術與精神,做真並堅守銀行信用,最大限度地滿足風險厭惡者人群的信用需求,就能贏得資金來源,從而運用吸收來的資金更多更好更可持續地服務廣大貸款客戶,服務實體經濟。迷你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