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0日 星期日
習李頻調研 改革現端倪 發改委權威:短期重穩增長 長期完善體制
編者按:舉世矚目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於11月中上旬在北京召開。日前,迷你倉習近平主席在印尼的APEC之行中,首次向世人傳遞了三中全會的最重要信息:中國即將進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時代,正在制定並通過未來10年全面深化改革總體方案,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位一體」改革,這些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李克強總理亦不止一次強調,要打造調結構轉方式的中國經濟升級版。 萬眾期待的「習李新政」大幕即將拉開。本報從今日起開闢「三中前瞻」專題欄目,試解析和報道與三中有關的熱門話題,以饗讀者! 在習李新政屆滿周年之際,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於下月中上旬在北京召開,揭曉下一個十年中國深化改革的總體方案。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層對改革籌謀已久,特別是今年以來,在改革總體方案設計的最後衝刺階段,中央七常委先後30餘次赴地方考察調研,足跡遍佈20省市區,既為三中全會發先聲,更釋放出改革端倪。有智囊分析,循習李地方考察之腳步,可以預期,著眼於短期穩增長的三項改革與側重長期完善體制的三項改革(見表),有望在三中全會上做出全面部署。 ■香港文匯報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 此次中央全會將「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問題」,籌劃「全面深化體制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明確提出改革總體方案、路線圖、時間表」。 中共中央在重大決策前,召開高層次座談會,到地方考察調研,聽取各方意見,發佈政策信號,已形成慣例。自今年以來,中央政治局七常委分赴各地進行了多輪近40次考察和調研,足跡遍佈20餘省市區,既有落實群眾路線教育實踐的考察,更有對經濟、社會摸底之行,聽取改革之聲、了解地方實情是貫穿始終的主線。 習「新南巡」釋改革強音 自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以來,習近平赴地方近十次,次數居七常委之首。去年12月,習近平將其當選總書記之後第一次離京調研,選在改革開放的前沿深圳,並向鄧小平像敬獻花籃,被中外媒體稱為「新南巡」。今年7月底,習近平赴湖北調研,並在武漢召開部分省市負責人座談會,要求深入調查研究六個重大問題,全面深化改革,強調「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此次講話被外界視為是對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定調。 李著重「新四化建設」 在中共確定三中全會議程的次日,8月28日習近平即到遼寧大連、瀋陽等考察,就技術創新、人才工作、高新區建設等提出意見,此行被外界視為吹風之旅。 而過去一年,李克強到江西九江、內蒙古包頭、江蘇、上海、河北、廣西、遼寧大連等考察,足跡恰恰契合十八大報告所提的「新四化建設」(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為新一輪經濟改革謀篇佈局。 關鍵改革初顯眉目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發改委權威人士接受本報採訪時分析,從前期調研和政策制定看,當前習李謀劃的新一輪改革包括兩大類,一類是重點在拉動內需、穩定增長方面發揮作用,發揮短期效應的改革,包括收入分配改革、城鎮化改革、資源型產品價格改革;另一類改革,則是著眼於長期的體制機制性問題,有利於增強市場內在活力和動力,真正通過調結構、轉方式來增強社會整體效益的改革。這些改革包括,下放實質性的行政審批和行政許可權限,推動金融領域的改革創新,推進財稅體制改革等。 實際上,一些關鍵改革已開始推進並初顯眉目。今年年初開始的反腐措施正取得顯著成效,行政審批的權力正受到制約,一些價格正在放開,在經濟較長期低迷的形勢下,貨幣政策並未放鬆。外界預期,三中全會後,這些改革可能扮演催化劑作用,推動更多變革。 習近平考察分佈圖mini storage 1 廣東2012年12月7日-11日 來到深圳、珠海、佛山、廣州,深入農村、企業、社區等,強調把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 2 甘肅 2013年2月2日-4日 深入農村和企業,強調要多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解決問題,多到發展最困難的地方去打開局面。 3 海南 2013年4月8日-10日 深入漁村漁港、特色農業產業園、國際郵輪港等,強調加快國際旅遊島建設。 4 天津2013年5月14日-15日 考察天津生態城、了解夏糧生產等,強調穩中求進推動經濟發展,持續努力保障改善民生。 5 四川2013年5月21日-23日 考察部署災後重建。 6 河北 2013年7月11日-12日 深入農村、機關,與農民面對面,召開離退休老幹部座談會。 7 湖北2013年7月21日-23日 在武漢召開部分省市負責人座談會,要求深入調查研究六個重大問題,全面深化改革。 8 遼寧2013年8月28日-31日 就技術創新、人才工作、高新區建設等提出意見,強調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振興老工業基地。 八大重點改革領域: 一、以依法行政、公開透明、大幅度實質性減少行政審批為重點,深化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二、以打破壟斷、促進競爭、重塑監管為重點,加快基礎產業領域改革。 三、以權利平等、放開准入、公平分享為重點,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四、以降低金融行業准入門檻、推進利率匯率市場化為重點,推動金融體系改革。 五、以優先調整事權、帶動財力重新配置為重點,啟動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 六、以重新界定職能、國有資產資本化為重點,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 七、以改進競爭環境和激勵機制為重點,促進創新和綠色發展。 八、以服務業開放為重點,深化涉外經濟體制改革。 歷屆三中全會概要 ★十一屆 1978年12月18日-22日 作出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啟動農村改革。 ★十二屆 1984年10月20日 通過《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改革從農村走向城市;加快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包括增強企業活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十三屆 1988年9月26日-30日 通過《關於價格、工資改革的初步方案》;確定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方針,嚴控物價上漲速度,實施價格和工資改革。這次會議為進一步深化經濟改革掃清了道路。 ★十四屆 1993年11月11日-14日 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勾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提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深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和擴大對外開放等政策方向。 ★十五屆 1998年10月12日-14日 通過《中共中央關於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到2010年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奮鬥目標。 ★十六屆 2003年10月11日-14日 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提出使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首次提出建立現代產權制度。 ★十七屆 2008年10月9日-12日 通過《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最大的突破是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 智囊分析三中全會六項改革: 短期改革: 收入分配改革 城鎮化改革 資源型產品價格改革 長期改革: 下放實質性的行政審批和行政許可權限 推動金融領域的改革創新 推進財稅體制改革 儲存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