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0日 星期二
正在崛起的藍色產業園
海風暖八閩,self storage海洋經濟在升溫,閩台(福州)藍色經濟產業園建設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不久的將來,一座"水在園中、園在水中、水園交相輝映、具有濱海特色的生態型產業園區",將屹立于福清市東南部。更高起點的建設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福州市委提出,"福州的優勢在於江海,福州的出路在於江海,福州的希望在於江海,福州的發展也在江海",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關於建設"海上福州"的意見》,第一次以全局的眼光、全新的理念,謀劃、推動福州海洋經濟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去年9月,國務院正式批准《福建海峽藍色經濟試驗區發展規劃》,福建成為全國四個海洋經濟發展試點省份之一,經略海洋、做大做強海洋經濟,已成為我省新時期的發展新戰略和重大使命。緊抓機遇,福州市委、市政府作出"在更高起點上加快建設'海上福州'"的重大決策,決定在福州東南部、興化灣北岸規劃建設閩台(福州)藍色經濟產業園。園區規劃總面積約65平方公里,一期開發面積22.2平方公里。園區將積極爭取、主動承接台灣高端臨港工業和海洋新興產業,建設以涉海高新技術產業、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海洋服務業為支撐的濱海城市新區和藍色經濟密集區,打造"水在園中、園在水中、水園交相輝映、人與自然和諧統一、具有濱海特色的生態型產業園區"。——今年園區全面推進路、水、電、安置房、規劃館、星級酒店等16個項目,總投64億元的基礎設施配套項目建設,年度計劃完成投資25億元;——今後三年內將投入100億元,形成園區四縱四橫的主幹路網;——五年內將投入200億元,逐步完善產業園規劃區65平方公里的基礎配套設施;——預計到2020年,園區產業增加值達420億元以上,其中,園區臨海裝備製造產業增加值258億元,海洋生物產業增加值約84億元,海洋服務產業增加值78億元;園區入駐企業或機構80家以上,外資企業投資總額占園區投資總額的35%,出口額比重占總產值的35%;年利稅有望達84億元以上。主打海洋新興產業產業園的工作人員介紹,首家產業項目南少林藥業(港資企業),已于5月份簽約,有望年內入迷你倉產業園,總投資達15億元。根據規劃,園區將重點發展臨海裝備製造產業,培育發展海洋生物產業,扶持發展海洋服務產業。引導高端產業向園區集聚,促進周邊地區聯動發展,提升園區經濟實力與發展後勁。在臨海裝備製造產業方面重點引導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裝備製造、核電裝備製造、海洋新材料製造、高端精密機械製造等重大產業項目向園區集聚發展,培育臨海高端裝備製造產業集群。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方面重點跟蹤國內外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動態,加強關鍵技術研發,加大海洋生物資源開發,重點發展海洋生物保健品、功能性食品與化妝品、海洋生物�製劑研發利用,打造海洋生物產業技術研發、成果轉化與產品生產基地。現代海洋服務產業方面積極引進商貿、旅遊、物流、會展服務業,探索利用平潭設立保稅島政策,促進保稅產業外包服務的發展;探索允許台灣相關服務機構、人員在園區開展相關業務,推動海洋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形成以海洋文化創意、海洋信息服務、海洋科技服務為主導的園區現代海洋服務業發展體系,建成重要的現代海洋服務業集聚區。進駐園區的企業也將獲得專項資金扶持,以及在稅收、土地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充滿希望的未來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園區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完成;園區三條主幹道(即藍色大道、濱海大道、江華大道)前期工作完成;產業園管委會籌備組與農發行福建省分行營業部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農發行在"十二五"期間,向園區提供70億人民幣的授信額度意向,採取多種貸款方式,全力支持園區的各項開發建設;《關於加快閩台(福州)藍色經濟產業園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正在徵求意見中……根據《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福州市人民政府"海上福州"戰略性合作框架協議》,爭取到"十二五"期末,將福州建設成為兩岸海洋經濟深度合作的先行區、海峽西岸藍色經濟試驗區的示範區、海洋自主研發和高端產業的集聚區、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生態區,海洋經濟生產總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33%以上。隨著閩台(福州)藍色經濟產業園的逐步建設成型,福州海洋經濟大發展這卷宏偉藍圖也正在逐漸展開。文件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